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課件 > 小學數學教學課件 > 一年級數學下冊課件 > 正文
2009-09-04 13:42:18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學計劃 數學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2)班有學生33人。這個班級學生活潑好動,有部分學生思維敏捷,好學上進,有一小部分學生比較頑皮,對學習不太自覺,。在教學時,機要充分發揮優等生的特長,又要照顧后進生的特點,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促進全班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共安排8個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五個單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即第二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三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四、六單元教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在這兩個單元里還要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第三部分是常見的量,即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
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一個單元,即第三單元認識圖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遵照兒童觀察物體由整體到部分,由粗略到細微的認知規律,在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之后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是恰當的。
“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一個單元,即第七單元統計,教學用作記錄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繼續認識簡單的統計表,重點仍放在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上。在一年級上冊學過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之后,本冊如此安排也是合乎邏輯的。
最后一個單元安排期末復習。本冊教材還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我們認識的數”“小小商店”“假日小隊”。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二)、教材特點:教材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既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更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了教學內容。將20以內的退位減法單獨設單元進行教學,對100以內加、減法口算和筆算教學,安排的更加合理。結合加、減法計算的教學,有層次地安排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此外教材還注意各領域知識的交叉安排,既促進了各部分內容的相互融合,又可以避免由于長時間學習單一內容可能引起學生的厭倦心理,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1 )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 2 )為學生提供 思考與合作交流的 空間,呈現方式豐富多彩( 3 )重要的數學概念逐步深入,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并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口算和筆算的方法,能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直觀認識常見的簡單的平面圖形。(3)結合具體的情境,會分類整理數據,填寫簡單的統計表。2、數學思考方面(1)在認數過程中初步發展思維能力(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方法時,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靈活,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樣化的交流中,初步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3)在直觀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初步朋友空間觀念。(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初步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并對運用的方法和獲得的結果的合理性能進行初步的判斷。3、解決問題方面(1)會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并會簡單的交流。(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并能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4、情感態度方面(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解決問題等的數學活動。(2)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鼓勵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發現錯誤并及時改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3)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數學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4)在數學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四、教學措施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構建有關數學知識。
2、努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并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快樂。
4、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進度
第1——3 周 第一單元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第4周 第二單元 認識圖形
第5——6 周 第三單元 認數
第7——10周 第四單元 加法和減法(一)[含期中考試、五一長假]
第11——15周 第五、六單元認識人民幣、加法和減法(二)
第16周 第七單元 統計
第17——18周 期末復習、考試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