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4 15:15:56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六年級 語文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識
1.《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作。天寶十四年(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渣,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因此十分感動,便寫下了這首詩,贈送給好友汪倫。
2.《題臨安邸》作者是南宋臨安人林升。這是一首題寫在臨安旅店墻壁上的詩,它描述了詩人在杭州的所見所聞及所感,諷刺和揭露了南宋統治者只顧游山玩水,醉生夢死,忘記了山河破碎的恥辱,將收復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腦后的可恥行徑。
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作。這首詩充分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淪陷區老百姓的同情與對茍且偷安的南宋統治者的憤慨。
4.在前幾冊里,學生已學過許多五言詩、七言詩,對學習古詩已有一定的基礎。教師要培養學生對照注釋自己閱讀古詩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說出課文后第1題句子中6個帶點詞的確切意思,并能正確理解詩句。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正確地背誦和默寫3首古詩。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錄音、燈片。
二、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贈汪倫》和《題臨安邸》兩首詩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釋有關詞語和詩句。
3.練習朗讀,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二)教學過程
1.回憶學法,揭示課題。
(1)回憶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出示學法:
理解課題,認識作者;解釋字詞,講說詩意;
聯系實際,發揮想象;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2)揭題。今天我們繼續運用上述方法來學習三首詩,要以學生自學為主。
2.指導學生《贈汪倫》。
(1)理解課題,簡介李白及有關本詩的故事。
(2)聽錄音,初知內容。
(3)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①學生自由讀古詩,看注釋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將欲行”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我很快就要坐船離開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忽燃聽到岸上有人用腳步打著節拍,邊走邊唱的聲音。
這兩句主要寫什么?(主要是敘事,展示一幅離別送行的畫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虛指,極言潭水之深,是夸張的說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雖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卻比不上汪倫為我送行的情誼深。
這兩句詩用桃花潭來比喻汪倫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誼深。第3句詩用了夸張的寫法。
(4)總結。
①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珍視友情。)
③背誦這首詩。
3.指導學習《題臨安邸》。
(1)理解課題,簡介詩人及有關的背景知識。
(2)聽錄音,初知內容。
(3)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①學生自由讀古詩,看注釋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那些統冶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尋歡作樂的生活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
看圖幫助理解詩句含義。
理解第3句。“暖風”、“熏”、“醉”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終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那些統治者簡直把這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老家汴州了,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異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總結。
①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憂民,諷刺南宋統冶者只顧游山玩水,醉生夢死,忘記了山河破碎的恥辱,將收復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腦后的可恥行徑。)
③背誦這首詩。
4.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1、2、4(1)(2)、5(1)(2)(4)。
(2)背誦這兩句詩,并準備默寫。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