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08-19 14:41:55 下載試卷 標簽:說課稿 二年級 語文
一 ,說教材
冀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中第六單元的主題是科學常識,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大自然,教育學生是大自然裝扮了我們美好的生活,要愛護環境,保護地球資源.《地球的清潔工》是本單元的一篇課文,告訴學生去保護自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這篇課文把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情感世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突出了本階段的學習重點.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所以我在這一課中設計了開招聘會這種形式,將口語交際和閱讀課結合起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_
(一)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知識目標:(1)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_情感目標:(1)認識動物在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動物和人類的密切關系.(2)_引導學生喜歡課外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豐富知識積累,養成良好地閱讀習慣.
_
四,教學重點難點_
____ 各學段有側重點.1-2年級的重點便是識字與寫字.因此,"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便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語文重在讀,重在"讀中悟情."所以我把"朗讀課文"也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由于學生的經驗少,觀察能力還較差,因此我把"了解每種小動物的生存方式以及這種生存方式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好處."作為本課要解決的難點.
五,說教法:
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習欲望,鼓勵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表達,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 激趣導入
教師活動:(1)同學們,你知道清潔工是干什 么的嗎
(2)是啊!正是有了清潔工,我們才能生活在干凈,舒適的環境中,他們的功勞真大啊! 其實,除了我們人類以外,還有好多動物清潔工呢!它們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地球上,為地球的環境做出了貢獻.學了《地球清潔工》一課,你一定會大開眼界的.
板書課題:地球的清潔工
學生活動:交流自己對"清潔工"的理解 .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人物入手,使學生準確理解"地球的清潔工"的含義.
把握兒童的心理,創設情境激趣,為學生興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礎.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教師活動:師:認真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用你最喜歡,最拿手的方法記住生字.
課件出示詞語.
師:這些詞語中的字都是這篇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誰想讀讀這些詞語.
學生活動:1,生自由讀課文后自學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請教同學和老師等方法,讀準字音.然后同桌互查.
2,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3,學生交流記生字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產生讀的興趣后,教師及時提出讀準字音的要求,體現識字和閱讀的整合.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在合作中互補識字.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教師活動:
1,讀課文,選角色.
師: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都有哪些小動物想當清潔工啊
2,結合學生選擇情況進行朗讀指導.
出示小動物課件
學生活動: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生讀課文最后一段.
3,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話讀給同學聽.
4,學生在班上朗讀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所說的話.
5,再讀課文,充分體會小動物的語言和神態.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讓他們充分了解每種小動物的生存方式以及這種生存方式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好處.在讀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動物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把這些認識內化到心中,為下一步的招聘會打好基礎.
四,開招聘會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應聘時的注意事項,主考官該注意的事項.
學生活動:1,分小組,選代表.
2,開招聘會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口語交際和閱讀課結合起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五,欣賞圖片,體驗美好環境.
教師活動:播放課件
學生活動:學生欣賞圖片
設計意圖:樹立保護地球意識,有了解其它動物的愿望 .
六,談感受
動物們都在用實際行動為地球環境
做貢獻,我們應該為地球環境做些什么
呢 結合我們身邊的小事談一談.
七,作業
1,續演課文.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有 本領當地球的清潔工
2.課下查找關于動物和地球的關系的資料.
設計意圖:_以續演課文為引子,激發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培養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謝謝!
請多提寶貴意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