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08-19 14:08:13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說課稿 二年級 語文
《鄉下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4課,這首詩歌描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游戲、勞動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們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鄉下孩子從幼年到漸漸長大的時間推移為“經”,以鄉下孩子從媽媽懷里,爸爸背上到廣闊田野的空間轉移為“緯”,交織成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鮮活畫面,同時融進作者向往之意,贊賞之情。
全詩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我所執教的對象是城市孩子,大多學生對鄉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們思維活躍,善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創新、想象豐富。因此,在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側重學生感悟、體驗,開拓視野,發展想象力是我教學的重中之重。 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我教學理念的靈魂。其次,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給學生自主權,在合作中學習,是我教學的策略。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有豐富的想象,有表達的自信心,培養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的又一理念。 語文課標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課標還要求“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此,我的教學流程設計是這樣的:
《鄉下孩子》一課,反映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么,如何使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同時,又感悟到這一點,既而轉化為對農村,對大自然的熱愛呢?在教學流程中,我采用了“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作為鄉下孩子的客人去體驗、去感悟鄉下生活,進一步想象,鄉下孩子還會干些什么?同時,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聲情并茂的動畫素材,再現農村生活,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所以,教學的主線是“以說為入、以讀為主、以悟為神”。
一、 情境導課,激發興趣。
在導課的環節中,我先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都畫了哪些景物?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飛舞的蝴蝶,游動的小魚和漂亮的白鵝,可愛的花狗,美麗的公雞,饞嘴的貓咪,,憨厚的胖豬,清澈見底的溪水,盛開的野花等景物,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鄉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我接著問:誰會在這里生活呢?當學生說道鄉下孩子時,我又巧設過渡:“今天,就有一位熱情好客的鄉下姑娘邀請我們到她的家鄉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訴老師,她生活得特別快樂,所以專門做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你們想知道嗎?”這種導課方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一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二讀課文,看看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三讀課文,劃出小節。想想每小節都寫了鄉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
[通過三次不同要求的讀,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逐步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 創設意境,讀中感悟
在學生對詩歌內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礎上,我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用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尋找自己興趣相投,關系親密的小伙伴,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小組內大膽質疑,積極發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這時,我就作為小組的成員,深入到各小組,與他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一方面,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主題,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學生遇到的困難,以便在小組匯報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匯報第一小節時,有一位同學提出為什么說他是“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我讓學生說一說,小時候躺在媽媽懷里會覺得怎么樣?爬在爸爸背上會干些什么?由此喚起學生得到父母愛撫時那種溫暖幸福的情感體驗,回憶起當時歡樂愉快的心情,體會到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就像“歡唱的黃鸝”,父母看到天真活潑的孩子就像“盛開的野菊” 。[讓學生明白這一小節作者用了兩個比喻。把鄉下孩子小時候在媽媽懷里“撒嬌”、“淘氣”,在爸爸背上“頑皮”“任性”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學生體會后,心靈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讀出那份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的愉悅之情。]
又如:學生朗讀第二小節后,我覺得他們讀得不到位,就出示課件,讓學生邊讀邊觀察畫面,引導學生進入鄉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鄉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會編個什么樣的故事?(美麗的童話故事)他選用什么樣的草葉,會吹出什么動聽的曲子?體驗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嬉戲時的活潑愉快,學生進入情境后,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和背誦這一小節。
小組匯報完后,我用第一人稱的語言描述,導讀各個小節,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鄉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鄉下孩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勤勞能干的性格特點,同時,感受鄉下孩子在如此環境中是幸?鞓返摹<て饘W生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啟發想象,遷移練習。
對課文進行朗讀、背誦后,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鄉,你會干些什么?你能像妞妞一樣也編個詩歌嗎?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歷較淺,讓他們言之無境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首先根據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出示了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托,圖上有小狗、公雞、小貓、小魚、小豬、鵝等學生喜愛的動物,學生們見了個個神采飛揚,見物欲言。紛紛舉手發言:“拾一把稻穗,樂壞了驕傲的公雞。”“割一籃青草,饞得小羊咩咩叫。”“捉幾條小蟲,撐圓了公雞的肚皮。”“撿幾根肉骨頭,樂得小狗直搖尾巴。”
這樣,“一石擊起千層浪”,孩子們爭先恐后,思維活躍,不僅能夠準確地運用課文上的句式,而且還能夠聯系實際,說出生活中喜愛的小動物、吃的食物及相關的一些事情。
這時,我又引導學生:你們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 市生活再現成詩歌,說給“大眼睛妞妞”聽嗎?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大膽地去想象,去創新,在嘗試中體現我能行的快樂,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滿童趣的小詩。比如:“曾是媽媽懷里/可愛的小豬。曾是爸爸背上/頑皮的猴子。彈一首歌曲/能喚起美好的回憶,打一次籃球/鍛煉鍛煉自己的身體。”雖然不夠完美,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遷移練習,把課堂還給學生,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拓展,去創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通過《鄉下孩子》的教學,以創設情境、趣味閱讀、感悟運用為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同時,讓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總評:
這篇說課講稿層次分明、結構嚴謹、論證充分,給人以清新純樸的感覺,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和創新這一特色。教師點子多,方法新;學生善思考,敢創新。
主要特點有三:
一、 設境導課方式新
因為這節課講的是鄉下孩子愉快的童年,但面對的是城里孩子,怎樣勾起孩子們對農村生活的回憶呢?仙老師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讓學生觀察感受鄉下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把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來,然后和妞妞一起去鄉下做客。親自體會鄉下孩子幸福愉快的童年。這樣導課入情入境,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
二、體驗式教學方法新
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重閱讀、重積累、重感悟、重運用。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節課充分體現了這一點。①讀中體驗。仙老師設計了大量的閱讀,有分層閱讀、情景閱讀、引讀、配樂誦讀。比如:當學生讀得不到位時,老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讓學生在讀中和文本對話,體驗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②遷移體驗。鄉下孩子的生活不僅僅局限于這些,他們還會干些什么呢?學生聯系自己對農村生活的獨特感受,體驗到鄉下孩子還會拾稻草,捉蟲子,割青草等生活情景后,給教學增添了不少色彩。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心靈也得到了凈化。
三、讓學生大膽創新思路新
怎樣把學語文、用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仙老師這節課,讓學生以《鄉下孩子》這首詩歌為依托,去編寫城里孩子美好幸福的童年,低年級學生編得雖不夠完美,但我們重的是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是這一節課本身遠遠達不到的。
因此,這篇教學設計的確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教學說課精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