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11 21:43:34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數學
一、首頁
1、教學課例標題: 《體積與容積》
2、副標題: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的思考
二、課例主題頁
1、課例名稱:《體積與容積》
2、年級學科:小學五年級數學
3、教材版本: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4、課例主題: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的思考
三、課例背景頁
1、本課例學習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體積與容積》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北師大版)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一內容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學。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概念的重要載體。教材非常重視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它們的意義。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本著“依據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則,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在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中充分感受體積與容積的意義,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學情分析
本校是一所鎮中心小學,我執教的是五(2)班。本班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利用教材中動感十足的教學情境,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班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已經很出色,學生明白什么時候獨立學習,什么時候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更懂得怎樣合理分工才能完成任務。因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動”起來,使他們學會使用觀察、比較的方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猜想、嘗試和驗證,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學習需求分析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整節課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充分感受理解“體積 和容積”的含義。依據教材所提示的材料,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合理的補充了新的信息資源,并改進了信息資源的呈現形式。
四、教學設計頁
第一課時 體積與容積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理解體積與容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體積與容積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課件、水杯、兩個土豆(形狀不同,體積相近)、兩個容積相等的燒杯。
學具準備:各種大小不同的容器、橡皮泥、每個小組準備12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提出問題
學生看動畫《烏鴉喝水》(課件展示),從中提出蘊涵的數學問題。
1、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呢?(學生說)說明了什么呢?
2、小結:石子是占有一定空間的,石子的投入擠壓了水的位置,水面慢慢升高了。
二、合作探究,理解概念
1、感受物體體積的存在,理解物體體積的含義。
(1)學生通過上面的動畫已直觀感受到“烏鴉把石子放入盛有水的瓶子中,由于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間,使瓶子里的水面上升”。讓學生推想:從“石子占有空間”中你還會聯想到什么?如果把一個土豆放入一個盛滿水的杯子中,會發生什么現象?
(2)教師組織學生做實驗,證明上述的猜想。
(3)、師出示一個粉筆盒和一個墨水瓶,感受他們同樣占有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觀察哪個物體所占的空間大,哪個物體所占的空間小。
(4)初步感知,物體有大有小。
例如,杯子占的空間大,粉筆頭占的空間小;電視占的空間大,黑板擦占的空間小。你能這樣的對比著舉幾個例子嗎?(同位互說,然后全班交流)
(5)組織實驗進一步感知物體有大有小。
教師出示2個土豆(形狀不同,體積相近)讓學生觀察,猜一猜誰占的空間大?(學生紛紛猜測,意見不一)
教師和學生一起做實驗,驗證猜想。
(6)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了兩個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兩個土豆所占空間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其實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如課桌占有一定的空間,粉筆占有一定的空間,課本占有一定的空間,房子也占有一定的空間。你能再舉出一些物體占有空間的例子嗎?(學生再次舉例)從而說明物體是占有一定空間的,物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從而理解什么是物體的體積。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理解什么是容器的容積,感受容器容積的存在。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