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08-08 20:52:48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人教版 教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96~98。
二、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 通過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 實現算法多樣化,初步培養計算的策略意識及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4. 初步學會多角度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多角度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5.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在別人的幫助與鼓勵下獲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體驗數學學習充滿探索與創造,對數學產生好奇心與求知欲,感受數學學科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二)策略選擇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好本節知識,可以為以后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標準》的基本理念及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爭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富有兒童情趣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新課開始,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設情境,以學生可愛的小禮物為切入點,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計算教學不僅體現算法多樣化,還進行算法的優化。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標準》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時我注意了讓學生有自己發現的機會,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自己的選擇,只提問:“你喜歡哪一種方法?”不急于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劣,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各種方法,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了解計算的多種方法。然后再進行算法的優化。讓學生僅僅了解計算的多種方法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知道哪一種方法計算又對又快,為今后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己提出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學中通過學習了9加幾方法后,在練習中再引導學生充分合理的利用書本操場上學生在運動的圖,使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去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這樣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學習材料選擇注重開放性、靈活性,注意數形結合。在教學中我選擇了讓學生任意的添三角形,再列式計算。這樣的題目更開放,學生會寫出許多9加幾的算式,從中可以讓學生發現9加幾的一些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在練習中我還設計了射箭游戲,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鞏固9加幾的算法的同時,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與圖形、統計知識相結合,體會知識的相通性和聯系性。
三、教學過程設計:
預設學習材料與教學路徑
一、 引入
1. 創設情景。
今天沈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
想知道是什么嗎?
(通過小禮物泡泡糖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很快的投入到學習中。)
2. 提出小組活動要求。
①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a) 看看,左邊有幾個?右邊有幾個?
b) 你能根據圖片提出一個問題嗎?
c) 怎么列算式?
d) 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小組內動手擺一擺。
②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③全班交流
(通過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動動手,說一說。)
3. 擇優
小朋友剛才說了那么多的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 小結:
計算的方法。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板書:
二、 展開
在橫線上畫上幾個“△” ,并列出算式。
1. 每組一張練習紙,進行討論練習。
2. 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為什么和的個位比第二個加數少一?
9+8=17
還可以怎么寫?
8+9=17
為什么可以這樣寫?
3. 小結
(通過展開這一環節,讓學生自我探索,發現9加幾的方法和規律)
一、 練習鞏固與提高
1. 數學書98頁做一做
2. 射箭游戲
第一次
第二次
合計
誰第一名?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 看圖,提數學問題。
(書上的96頁情景圖)
找到圖中給的信息,能根據給你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并列式計算。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何收獲?
在橫線上畫上幾個“△”,并列出算式。
1. 小組討論。
畫一畫并列出算式。
想一想你是怎樣算的?
2. 學生反饋
生:9+7=16 把7分成1和6,9+1=10,10+6=16
生:9+5=14 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生:9+9=18 把9分成1和8,9+1=10,10+8=18
生:9+6=15 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生:9+8=17 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
3. 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和的個位比第二個加數少一。
師:為什么和的個位比第二個加數少一?
生:第二個加數給9一個。9變成10,個位少一個例如5變成4等。
4. 小結:9加幾的算式,計算時把第二加數分成1和幾,9+1=10,10加幾等于十幾。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和的個位比第二個加數少一。
師:9+8=17還可以怎么寫?
生:8+9=17
師:為什么可以這樣寫?
生:9+8=17和8+9=17意思是一樣的,只是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是不變的。
五、反思
本節課我從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平臺,使學生初步感知“湊十法”,并從中體驗出“湊十法”是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形成“湊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轉化為圖式,及時內化為計算方法。重視方法的統一和優化,在教學中注意體現數學課的數學味和生活味的有機結合。運用“做一做”中的題目,以及“射箭游戲”數形結合的習題,注重分層次進行練習,不僅鞏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體驗9加幾的思維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從中選擇信息,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用好方法計算出結果。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意識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這節課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在教學中材料的提供應更開放,不要過度的強調湊十法,該放手時就放手,該點撥時要及時重點點撥,不能一帶而過。在根據學生列的各種算式,找規律這一部分是我的點撥還不夠到位,這里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還要讓學生明白第二個加數給9一個變成10,個位少一個例如5變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設計了這一環節,但在教學中由于我的課堂時機掌握還欠火候,沒能處理好。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意課堂的把握,使每一個環節處理的更加到位。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