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4 16:40:16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蘇教版 數學
片斷:拓展延伸比的認識,深化理解比的意義
師: 下面,我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學習的情況。
出示:依據比的意義,根據提供的條件,你想到了什么?
1. 六(1)班男生17人,女生23人。
2. 一輛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
3. 生產一批零件,甲需要4天,乙需要6天。
學生練習后教師點評:第1題無論是考慮男生人數、女生人數或是全班人數,這些都是同類量之間的比。第2題是不同類量之間的比,可以形成新的量,如由100千米與2小時的比可以得到每小時行的路程,即速度;由2小時與100千米的比可以得到行每1千米所需的時間,這些量都有實際意義。剛才有一位同學從第2題中還想到了這輛車行駛的時間與速度的比是2比50,大家討論一下,2比50在題中表示什么意義?
生(若有所思): 沒有。
師: 從剛才的討論交流中,大家明白點什么?
小結:
1. 同類量之間的比可表示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或幾倍。
2. 不同類量之間的比要關注其是否具有實際意義。
[點評與反思]
這一片斷的教學過程突破了傳統教學程序中就事論事的層面,由同類量之間的比延伸到不同類量之間的比,為學生建構新知模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總評與反思]
本案例截取的三個教學片斷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比較好地遵循了新理念下“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這一基本結構模型的框架,即: (1) 關注了內容呈現上的情景化;(2) 重視了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3) 強化了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但審視其片斷的全過程,還有不可忽視的問題存在,如:學生學習方式的選擇等。當我們不約而同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時候,更應思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探究的過程,以及是否提供了足夠的時空和機會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全過程。
另外,是否可嘗試讓學生自主看書來了解和掌握“比”的數學表示形式和“比”的各部分名稱呢,值得探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