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炎附勢的意思和出處
來源:網絡 2009-07-21 10:38:30

趨炎附勢的意思是指巴結并依附于有權有勢的人。用于指斥巴結、投靠有權者的行為。與“阿諛奉承”近義。這則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宋朝有個叫李垂的人寧可得罪權勢也不做看人臉色行事之舉。有道是富貴無三輩,清官不到頭。歷史上凡是清正忠耿的人最后的結果都不是很圓滿,李垂也是如此。
趨炎附勢的意思最初不是某人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而是我們的主人公順口說出的,是說自己絕對不會做奉承之事。宋朝有個叫李垂的人,字舜工,博州聊城人,為人忠耿剛正。宋真宗趙恒咸平年間,李垂登進士第,后升遷為著作郎,館閣校理。他既有才干,又甚為盡職。當時的輿論對其甚佳,只是由于他不肯走動權貴,無晉升之門,一直屈尊下位,因此,有許多好心人勸他去拜見丁謂。丁謂,真宗景德年間任左諫議大夫、權三司使,由于善于迎合皇帝,被任為宰相,權傾朝野,炙手可熱,百官升降皆由其意。正是由于眼見許多遠不如李垂的人都因巴結丁謂而升居要職,所以才有人勸李垂走一走丁謂的門路。李垂卻不屑地說:“丁謂作為宰相,不憑公道來回報天下厚望,卻仗恃權力作威作福,我才不去拜見他呢!”李垂不但不去巴結,反而往往直言抨擊。也正因如此,李垂才得罪了丁謂,被貶出京,降職外任。直到宋仁宗趙禎明道年間,他已經六十歲了,才被召回京。有個叫李伯康的閣門祗侯(典司皇帝詔誥的官)十分敬佩李垂,就勸他去拜見新宰相,求得了解,肯定會被予以重用。李垂說:“我過去若是肯去拜見丁謂,早已經是翰林學士了!現在已經老了,只想見到大臣們不公時,當面指責他們的過失,怎么能趨炎附勢,看人家臉色,以求得推薦引進呢!”
這就是趨炎附勢的意思和出處。這則成語的近義詞除了阿諛奉承之外還可以是見風使舵或者奴顏婢膝。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