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5 12:41:55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統計 教案
本單元教學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較好地掌握了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安排的。與簡單的統計圖表相比,復式統計圖表的信息量大,結構復雜。通過復式統計圖表的教學,學生收集信息、表達數據和應用統計數據的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使學生能夠看懂和利用復式統計表、復式條形統計圖里的數據;能夠填寫復式統計表,在統計圖上畫不同標記的直條表示兩組數量;體會復式統計圖表的特點。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學復式統計表,后教學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經常聯系統計表。本單元的最后是實踐活動《了解周圍的家庭》。教材編寫上有以下顯著特點。
第一,教學素材有意義。選擇反映我國經濟建設、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數據,如1999年我國耕地的分布情況,2004年城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增加數量,江南某市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情況等真實的數據,用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在教學統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教育和鼓舞。
第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真實的數據。教材前后9次安排學生在班級里、學校內、自己家庭周圍收集有關學生人數、喜愛的電視節目、家庭電話數量、體育成績的數據,在整理以后,用統計圖表呈現出來。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另一方面凸現統計數據源于實際,必須真實可靠。這是十分重要的統計態度。
1. 讓學生把四張單式統計表里的數據匯集在一張統計表里,認識復式統計表的構造,體會復式統計表的優點。
例1教學復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的構造比較復雜,像例題這張統計表的欄目有組別、性別和人數。表里的每一個數據都有“什么小組”“男生還是女生”“多少人”三方面的內容。復式統計表的知識,講給學生聽還是讓他們自己體會?教材選擇了后者。例題的教學分三段進行。第一段根據四幅圖里的信息和數據分別填寫四張單式統計表,學生完全有能力,會比較輕松地完成這一段的學習活動。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填表時感受組別、性別、數量的內在聯系,把單式統計表作為教學復式統計表的平臺。第二段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要求:把4個小組的人數合并填在一張統計表里。讓學生在填表時體會,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應的組別、性別;每個數據填入表格,都要根據它的組別、性別,找到相應的位置。這一段是例題的教學重點,應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組織交流。交流的內容包括:第一,怎樣找到各個數據在統計表里的位置?如航模小組有男生8人,“8”應該填在哪一格,怎么知道的?第二,表里的“總計”指什么,它與“合計”有什么區別?“總計”與“合計”交叉的那一格里是什么數?第三段說說從統計表里知道些什么,要著重說復式統計表的特點。它容納的數據信息比單式統計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學五年級4個興趣小組的活動人數,便于組與組之間的比較。
2. 讓學生獨立觀察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圖中的信息,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例2教學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分兩段進行,先讓學生讀圖,交流從圖中看到的信息。再把數據填入統計表,并進行數據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都用直條表達數據。在單式條形統計圖里只表達一組數據,只用一組長短不同的直條表示一組大小不等的數據。在復式條形統計圖里同時表達兩組數據,需要兩組直條分別表示。為了在圖上清楚地區分兩組數據,要給兩組直條做不同的記號。教學復式條形統計圖,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點。教材認為,通過看圖學生能夠理解。交流在統計圖中了解到的信息時,可以讓學生說說一組淺色直條表示了什么,深色直條表示了什么,怎么知道的。把統計圖中的數據填入統計表,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再次仔細讀圖,有序地從圖中提取信息;二是鞏固復式統計表的知識和填表的方法。統計表下面的四個問題,看著條形統計圖回答比較方便,從而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上既能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也能對一組數據進行研究,復式條形統計圖形象直觀地顯示了數據間的大小關系。“練一練”對上海、海口兩城市2004年國慶期間空氣質量進行分析,可以參考例題的這幾個問題進行。
3. 讓學生開展小型實踐活動,用數學的方法研究科學學科里的知識,反映城鄉人民生活、生產情況。
許多植物,在陽光下生長速度快;經常得不到陽光,生長速度就慢。第116頁第5題研究這種現象,定期測量在兩種不同環境下生長的兩盆蒜葉的長度,從而得出結論。這道題通過數據反映兩盆蒜的生長情況和差異,結論的得出有數據的支持,體現了數學有定量刻畫客觀事物特征的功能。
《了解周圍的家庭》為城、鄉學生各設計了一項調查內容。城鎮居民一般都要支出電、水、電話、燃氣等費用,農村家庭一般都種植農作物。城鎮學生進行前一內容的實踐活動,只要選擇10戶家庭逐一調查獲得數據。如果部分家庭沒有某項支出,可以在統計表的相應格子里寫“0”。農村學生進行后一項內容的調查統計,考慮到部分地區的農民仍以“畝”“分”為土地單位,教材在“你知道嗎”里告訴學生1畝大約667平方米,只要把畝為單位的數“乘667”,就換算成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如有需要,在換算上可以多給學生一些幫助。另外,如果農民以“斤”為產量單位,也要告訴學生2斤是1千克,可以通過“除以2”把以斤為單位的產量換算成以千克為單位的產量。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