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5 12:40:13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數學
本單元教學用枚舉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所謂枚舉就是一一列舉,即把事情發生的各種可能逐個羅列,并用某種形式進行整理,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生活中有許多實際問題,列式計算往往比較困難。如果聯系生活經驗,用枚舉的方法能比較容易地得到解決。因此,枚舉是解決問題的常用策略之一。而且在枚舉的時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對發展思維也很有價值。對學生來說,“列舉”比“枚舉”通俗,易于接受,教材里采用“列舉”這種表述是從有利于學習出發的。另外,教材在編排上還有以下的特點。
第一,選擇有趣的素材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如用柵欄圍羊圈、訂閱雜志、擲飛鏢、取錢、拼圖形、選擇路線……這些素材一方面能調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能力,主動開展列舉活動,體會列舉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逐漸掌握這種策略。
第二,由簡單到復雜,逐漸增加問題的難度,培養列舉的能力,發展列舉的技巧。這是充分考慮了策略的形成規律而作出的安排。首先三道例題是遞進的,例1是比較簡單的問題,涉及的知識比較少,只要根據長方形周長的意義,在周長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列舉出長、寬的各種可能,而且長、寬的米數都是整數。例2比例1復雜,不僅訂閱的雜志有1本、2本、3本三種可能,而且訂閱2本還有三種不同的選擇,要應用四年級(下冊)教學的搭配規律。例3在旅館住宿開房間,對列舉的每種方案都要從“有沒有空位”進行甄別,保留沒有空的情況。其次,練習也是遞進的,即使兩次“練一練”與例題比較接近,也不是簡單的重復。而練習十一里的題都具有新穎性,大多數是生活里的實際問題,個別是純數學的問題(如第6題)。只有在例題里學到了列舉的方法,體會了列舉策略才能獨立解決這些題。
第三,重實質、不拘泥于形式。列舉作為一種策略,用來解決問題時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實際問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列舉的表現形式是靈活的、可變的。在表格里列舉是形式之一,它的好處是有助于思考,能清楚地看到問題的各種答案。三道例題都采用表格列舉這種形式,目的是幫助學生有條理地列舉,不丟失信息。教材里的少數練習題已經畫出了表格,這些題確實需要這樣做。其他練習題沒有畫出表格,學生可以設計表格進行列舉,也可以不畫表格,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開展列舉活動。部分實際問題還可以用畫圖、連線等形式列舉。
1. 引發列舉活動,初步體驗列舉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表現在解題活動中,是通過解題活動逐漸形成的。例1作為本單元教學的起始,讓學生初步體會列舉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設計的教學活動線索包括“引發需要——填表列舉——反思方法——感悟策略”等幾個主要環節。
(1) 利用現實的問題情境引發列舉思路。
用18根柵欄圍一個長方形羊圈,由于每根柵欄的長都是1米,所以圍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都是整米的數。配置的情境圖能幫助學生理解雖然柵欄的總數18米(即長方形周長)是確定不變的,但圍成的長方形的長、寬的數量是可變的,也就是圍法是多樣的。然后進一步想到,長方形的寬可以是1米、2米……每一個寬都有相應的長。于是產生通過擺小棒求長的思路,這就是“小兔”的思考,其中的“如果……如果……”是初步的列舉。教學這個環節要抓住“有多少種不同圍法”,領會這個問題的含義,明白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圍法。在交流中體會各種圍法可以按寬的米數從小到大有序地列舉出來。
(2) 填表列舉,加強數學思維。
學生在擺小棒列舉的活動中,會感到這種方法比較麻煩,既費時費力,還得把每種圍法及時記錄下來,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于是產生優化列舉活動的愿望,這些對操作的體驗是繼續填表列舉的思想基礎。通過擺小棒,學生清楚地看到長方形的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是周長的一半。教材適時提出“先求出長方形長、寬的和,再列表填一填”的要求,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列出的算式18÷2=9(米)能使填表順利地進行。
已知了長、寬的和之后,把長從大到小列舉比較方便,也體現了列舉思路有時是多樣的。表格里已經填出的一組數據隱含了填表時的思考——如果長8米,寬就是9-8=1(米)。照樣子繼續填表就不會有困難了。把每種圍法的長、寬都記錄在表格里,一共有多少種圍法就十分清楚,減輕了記憶的負擔,學生會喜歡填表列舉這種方法。
從擺小棒列舉到填表列舉,形象思維少了,推理加強了。尤其是假設了長的米數以后,相應的寬是通過計算得到的。這個環節的教學要處理好擺小棒到填表的過渡,激發并利用學生的優化愿望,既使兩次列舉銜接起來,又體現后者比前者優越。
(3) 回顧填表過程,反思相關活動,體會列舉策略。
例1的教學不能滿足于獲得問題的答案,還要繼續提煉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材要求算出圍成的每個長方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長、寬和面積。這些活動都要看著表格進行,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表格里的內容,利用表格里的數據。“有什么發現”的話題是很寬的,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發現數學規律的機會。如各種圍法的長、寬不同,面積也不同。又如長方形的周長一定時,它的長、寬越接近,面積越大。
在小組里說說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是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其中的數學思想與方法。這里的回顧先是比較具體的,包括怎樣想、怎樣算的,采用了什么形式,列表有什么好處,表格是怎樣有序地填寫的……然后是比較概括的,理解所開展的活動是列舉,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通過這樣的回顧初步體驗策略,懂得“列舉”的含義,并在后面的解決問題時主動應用這種策略。
2. 應用列舉策略,主動開展列舉活動。
例2繼續教學列舉策略,一要承前,用好例1的教學成果;二要發展,豐富列舉的技巧。教材選擇了比例1復雜的問題情境,設計的教學活動也與例1不完全相同。
(1) 理解題意,確定策略。
例2在圖畫里呈現了三本不同的雜志,在這些雜志中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意味著也可以訂閱其中的2本。教材提出: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有多少種訂閱方法”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既要基于例1中的列舉體驗,又出于對例2的正確理解。在三本雜志中,可以訂閱1本,也可以訂閱2本,還可以訂閱3本,因而引發按訂閱的本數分類列舉的策略。先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再開展解題活動,是例2的教學特點,符合策略制約方法、方法體現策略的關系。
(2) 用不同的形式開展列舉活動。
在確定了按訂閱1本、訂閱2本、訂閱3本三種情況進行列舉的策略以后,學生就會主動開展具體的列舉活動。第一種想法是有代表性的,很多學生都會這樣思考。其中“只訂1本有3種不同的方法”和“訂3本只有1種方法”比較容易得到,“如果訂2本,有3種不同的方法”要聯系四年級(下冊)的選配經驗才能得到。第二種方法與第一種是一致的,僅在表現形式上采用了畫表格。在表格里能清楚地看到只訂1本是哪3種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如果訂2本,可以通過畫“√”找到3種不同的方法。一共有7種不同的方法也很直觀。
教材給教學的啟示是,要鼓勵學生選用適宜自己的形式,獨立開展列舉活動。畫表格列舉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不是惟一的形式,不必勉強學生都照這樣去做。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體現畫表列舉的作用。有時只針對列舉時的難點,如訂閱2本的情況畫一張簡單的表格,發現這種情況的幾種不同訂法,也是可以的。
(3) 在反思中積累列舉技巧。
例2在最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 要得到全部答案,列舉時要注意什么?交流例2列舉活動時的經驗和感受,進一步體驗策略,發展列舉能力。
學生應該有話可說。如列舉要有條理、按步驟進行,先考慮只訂1本,再依次分別考慮訂閱2本、訂閱3本的情況。又如列舉時可以畫表格,也可以不畫表格。在有困難的時候,列表能幫助思考。再如訂閱2本的情況最復雜,要把3本雜志兩兩搭配……要鼓勵學生把想說的、能說的都說出來,還要引導他們整理、歸納交流的內容,使成功的經驗、曲折的教訓都成為有益的資源,充實到列舉策略里去。
3. 按不同的線索列舉,體驗策略應用的靈活性。
策略是解決問題的計策、謀略,在具體應用時是靈活而多樣的。例3的編寫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23人到旅館住宿,如果只住3人間或者只住2人間,都不能使所有房間都住滿,由于有空著的床位,都不是節省的方案。顯然,只有3人間和2人間合理地搭配安排,才能做到每個房間都不留空床位。用列舉的方法解決這個實際問題,一般有兩條思路,可以從住3人間想起,也可以從住2人間想起。教材要求分別按這兩條思路列舉。
從住3人間想起。如果只住1個3人間,還剩20人,再住10個2人間正好住滿,是一種安排。如果住2個3人間,還剩17人,再住9個2人間有空床位,不符合“沒有空床位”的要求。教材里寫出上面的思考有兩個目的,一是把學生引上這樣有條理的思路,他們才能接著往下想。二是幫助學生看懂表格里3人間的間數依次填1、2、3……是按3人間間數從小到大地列舉;“1”個3人間下面的格子里填“10”,表示還要10個2人間能全部住下,且正好住滿;“2”個3人間下面的格子里畫橫線,表示這個方案不符合要求。還要注意的是,教材要求分組討論“接下去應該怎樣想”,使“兔子”的思路得到延續,為獨立填表作充分的準備。
從住2人間想起,先分組討論“可以怎樣列舉”,把住3人間的列舉遷移過來,然后在表格里進行列舉。兩條思路列舉的結果都是一共有4種不同的安排,驗證了答案。如果讓學生想想兩次列舉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比比哪種列舉比較簡便,就能體會策略的具體實施是多樣的、可選擇的。
4. 解決新穎而有趣的問題,突出策略的應用。
練習十一里都是有趣的問題,能調動解題的積極性。前五道題配合三道例題,第1、2題都要按固定的間隔時間列舉,第1題的間隔時間在題目里已經明確,兩路車分別是10分鐘和15分鐘。第2題的間隔時間要從已發鈴聲的四個時間里發現。這兩題在列舉之后都還要進行比較,通過列舉和比較找到問題的答案,突出了解決問題的主要策略,體現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第2~5題不規定必須畫表列舉,學生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可以選擇畫表的形式,也可以不用畫表的形式。但是,必須有條理地列舉,才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到各種可能。
后四道題給學生靈活應用列舉策略的空間。第5題把36寫成兩個素數之和,要抓住素數思考,從小到大依次用2、3、5、7……列舉并作出判斷。第7題拼長方形,從寬想起比從長想起容易,可以按沿著寬擺1個、2個……去列舉。而且,提供的表格有多余的格子,要體會列舉到何時為止。第8題可以在圖畫上列舉。如先向東走2格,有1條路線;先向東走1格,有2條不同的路線;不先向東走,有3條路線。合起來一共有6條路線。第9題小明已經賽了4盤,也就是和其他的人各賽了1盤,可以在小明和另外4人之間各連一條線。小華賽了3盤,其中1盤是和小明賽的,另兩盤比賽有3種可能:和小海、小力賽的,和小海、小強賽的,和小力、小強賽的。由于小強只賽了1盤,是和小明賽的,所以小華的另兩盤只能是和小海、小力賽的。在連出相應的線以后,就能看到小海已經賽了2盤,分別是和小明、小華賽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