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2 18:42:56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書,包括4篇主題課文:《神奇的書》、《憶讀書》、《走遍天下書為侶》、《我的“長生果”》,還有一個實踐活動,圍繞讀書活動開展。本單元的4篇課文,通過著名作家的親身讀書經歷和讀書感受的介紹,引導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的文章,了解書對人生的啟迪和讀書所帶來的樂趣,增強對書的熱愛之情。
2、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提綱筆記和批注筆記,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3 、聯系課文內容,了解“總而言之”等語言在文章中的表達作用。
4、背誦《神奇的書》和《走遍天下書為侶》以及其他兩課優美的段落,積累與讀書有關詞語、成語、格言、警句,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體驗。
5、繼續學習自己出題檢查閱讀效果(拓展閱讀課文)。
6、能設計好自己的讀書活動。
7、自己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小結,抓住要點,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養成每單元都進行小結的習慣。
8、自學至少14個生字,會認會寫。
教學重點:
了解書對人生的啟迪和讀書所帶來的樂趣,增強對書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學習自己出題檢查閱讀效果。
教學準備:
1、有關四位作家的資料。
2、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名家和名著的資料:柳宗元、李賀、李清照……《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
3、整理學生自己讀過的書賀自己的讀書經歷和感受。
課時安排:
《神奇的書》 2課時
《憶讀書》 2課時
《走遍天下書為侶》 2課時
《我的“長生果”》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習作 2課時
神奇的書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外國的兒童詩,它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介紹了書帶給人們的是樂無窮,它是知識的海洋,給予人世的真諦、凈化人的心靈。全詩共有4個小節。讀時瑯瑯上口,同時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兒。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的內涵。
2、抓住能喚起學生相似感受的關鍵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理解。
3、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聯系實際談談書帶給人們的實際效用——舉例說明,從而激發同學們讀書的熱情。
教學準備
教師:作者簡介,文章拓展資料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與書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中書帶給你了什么?從而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詩的脈絡
認字環節
點出 “履”“扉”這個字,并解釋 以及這幾個詞浩瀚、一貧如洗、樸質無華
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為什么說書是神奇的?
(建議:由學生說出書的作用,然后教師可以伺機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練讀:齊讀、指明讀、比賽讀、男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書的神奇。激發讀書的熱情)
談一談你對每一小節詩的理解
(詩中之字貴如金,濃縮就是精華,每一小節短短的詩文都可以成為每一位學生發揮想象力的源泉,他們可以給每個人帶來一個與書結伴的故事,從而升華自己的感性認識。重點對2、3、4小節加強理解)
三、激發對讀書的熱愛之情
你曾經都讀過什么書?有什么感悟?
(學生從讀詩、體會詩、再到講故事經歷了這樣步步洗禮,感情的升華,讓學生脫口而出自創得詩歌,有了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
你能嘗試著背誦本篇詩歌?
(從讀詩、悟詩、講詩再到背詩學生已經對本課詩文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為下步的仿寫詩歌做好了充分準備)
四、拓展延伸
拿起手中的神奇之筆,續寫《神奇的書》這首詩,抒發你對書的感情
(通過閱讀得步步熏陶,感情的積淀,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發揮自己的想象翅膀,給他們一次創作自己詩歌的機會,為以后的作文教學找到了切入點,逐步建立對詩歌的敏感,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此環節是一個拓展環節)
憶讀書
教材分析:
《憶讀書》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寫的一篇隨筆。全文以“憶”為行文線索,記敘了自己快樂的讀書生活,讀書的感受和認識,抒發了自己熱愛讀書、以讀書為快樂的情感,深情告誡少年兒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并能正確書寫和運用本課的9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認識到作者少年時代是怎樣讀書的,并能夠向作者學習,檢查自身是夠做到了“讀書好、讀好書、多讀書”,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穩重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相關詞語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能夠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并能夠真正做到“讀好書,多讀書,讀書好”。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聽過“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吧。“開卷有益”就是說只要你一打開書本,從中就能獲益,但這“卷”說的是“好的書”。要看好書,而且要勤看書。同樣《憶讀書》這篇課文的作者冰心談到了她讀書的體會。那么大家請默讀課文并找出作者讀書體會的句子。
通過談話導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能夠使學生明確讀課問的目的,從而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的信息,鍛煉了學生獲得信息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了課文后,你認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讓學生明確“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是本文的精華所在。從這九個字入手,一步一步開始課文得進一步學習。
2、讀書又那些好處呢?試著概括一下。
3、多讀書表現在哪些方面?
喜愛讀書,讀各種各樣的書,如:《三國演義》、《紅樓夢》、《茶花女遺事》、《精忠說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 什么樣的書才算是好書呢?
作者認為:故事情節精彩,人物個性鮮活,有真情實感,質樸淺顯的書就是好書。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就課文中出現的名著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知道的內容。
如有關《紅樓夢》中得人物命運、有關《水滸傳》中得人物名稱、有關《三國演義》中得人物分類等等。
在介紹相關作品事加緊對課文得深層探討,如:
1、“雖然因為作者要湊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強強地寫滿了一百零八人的數目,我覺得也比沒有人物個性的《蕩寇志》強多了”。(“湊成”“勉勉強強”“寫滿”等詞語應怎樣理解?)
“湊成”這里有“拼湊而成”的意思,“勉勉強強”有“將就湊合”之意,“寫滿”有“湊滿”之意。這三個詞強調指出:《水滸傳》中作者因要著力刻畫林沖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個人物的個性寫得鮮明。
2.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含淚”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不能。因為“含淚”一詞表達了作者對故事下文的無限掛念、惦記。表現了冰心老人讀書時的著迷。
之所以這樣設計,就是增加學生對文本的認識,調動其學生的積極性,既可以把自己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交流,讓學生也參與其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嗯,同學們讀了這么多的書籍,冰心奶奶也讀了不少,最后她來了一個小總結,她是怎么說的?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這一輩子讀到的中外的文藝作品,不能算太少。”(“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是否重復?)
不重復。作者這樣寫,主要是起強調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四、總結提升,情感熏陶。
本節課我們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談讀書》的一些觀點,希望同學們課下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比較自己的讀書情況,認真體會讀書的好處。
五、作業:
寫一片讀書筆記,并設計一份自己的讀書計劃。
六、板書設計:
憶 讀 書(冰心) 讀書好 多讀書 讀好書
《走遍天下書為侶》
教材分析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說理性的散文,文章語言淺顯易懂,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將一本書讀精的方法,角度新穎,表達獨特。文章通過作者 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遞進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書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以書會友”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難點
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作者簡介,文章拓展資料
學生:預習課文,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釋題明意,導入新課
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為什么?
“侶”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要選擇書為自己的同伴?
【在設想中,質疑課題,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讀文交流,體會作者情感
書到底有怎樣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它作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2、此外,你覺得作者選書作為自己的伙伴還有什么原因嗎?
【作者把書當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論朋友見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們還是會發現新的東西。說明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注意評價的多樣性。尊重學生的獨特解讀小組內交流學習所得,討論自己疑惑的問題,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3.作者認為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不管讀多少遍,她也在這樣的讀書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你有什么好的讀書經驗,或者聽了作者的讀書體會,你有什么啟發?和大家談一談。
5、現在我們再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本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通過內容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總結收獲──產生共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明白: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每讀一遍書,我們都會收獲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尋找到新的發現-------學生總結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經驗,或從作者的介紹中總結收獲。】
三、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感情誦讀,體味情感
1.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2.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作者善于運用設問、反問、列舉等修辭方法,尤其是一些靈動鮮活的比喻,增強了文字的表達效果,顯得活潑而又形象,簡單而又深刻,生動地傳達了愛書人與書之間的關系親密。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仔細品位,欣賞,將自己的感受融進去。達到積累的目的。】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面對漫長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一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游,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復地讀一本喜愛的書,真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
交流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舉行“以此為侶,其樂無窮”辯論會。
【通過交流讀書的名言警句,讓學生更充分的理解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而辯論會的舉行,更讓學生徹底地領會讀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更能帶給我們精神的享受。】
語文天地二
第一課時
《我的“長生果”》
讀了課文,你大體了解了什么?
本文以讀書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繼續的,找出有關詞語。
課文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
理解重點句子。
二、指導學生如何讀書
(一)、學生討論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讀書活動
1、既要注重博覽,又要有所側重。
2、要安排好讀書時間。比較厚的書,要用化整為零的辦法讀。
3、晚上讀書效果比較好,就把每天讀書的時間安排在晚上。
(二)指導學生如何了解書的大致內容
1、看目錄可以了解書的基本內容。
2、看內容提要也可以幫助我們迅速了解書的內容。
3、看序言或后記可以了解這本書的寫作目的和價值。
(三)怎樣選書
1、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自己需要的書。
2、注意是不是好書,是不是精品。
3、看看作者是不是名家,是不是有知名的,權威的出版社出版的。
第二課時
三、討論各種讀書方法
1、朱熹的讀書方法: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學生交流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四、制定讀書守則
讀書時動筆:寫摘要、做批注……
學會使用目錄。
邊讀邊想象書中描繪的情景。
先要讀懂,再評論。
五、單元小結
1、學生自我評價
2、學生他人評價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