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2 10:31:15 下載試卷 標簽:課時 鄭和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讀:鄭和遠航。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有哪些了解呢?
3、過渡:是的,六百年前的一個夏日,在蘇州府劉家河碼頭,鄭和的船隊“揚帆起航”,開始了震驚世界的遠航,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壯觀的一幕。
二、精讀課文。
(一)相機映示:讀: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1、把這段話好好讀讀。
2、你讀懂了什么?
3、就這一段,你想問些什么?
【引導質疑,如:①鄭和遠航,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范圍有多廣?②為什么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③為什么說“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二)有了問題,怎么辦?是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仔細去讀讀全文,相信你會找到答案。別忘了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與問題相關的語句,有什么感受可在邊上寫一寫。
1、學生讀書,圈劃批注。
2、把學習收獲與小組的學習伙伴談一談。
(三)通過讀書,你弄明白了哪個問題?
【彈性設計】
A、當學生說到問題①時,導:從哪兒可看出規模之大呢?
1、抓“人山人海”“兩萬七千多人”體會“人多”。
2、相機映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在碼頭邊。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每艘寶船長150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出示:出航及“寶船”進一步理解規模氣勢之大。
(1)把這段仔細地讀一讀。學生讀書。
(2)船隊規模之大,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指名讀,評價讀:他讀得怎么樣?再指名讀。
(3)呀,這“寶船”好長、好寬、好高啊!你看咱們的教學樓:
映示:
教學樓 、寶船 相比
長 35米 150米
寬 8米 60米
高 四層樓 十多層樓
指名說。一艘寶船就要好幾個教學樓那么大呢!
(4)、讓我們再來讀讀第二自然段,相信你會讀得更好!齊讀。
3、還從哪兒可看出?“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1) 示文,再讀一段,你從字里行間還能讀出什么來?特別從哪里?
(體會鄭和十分威武自信)
(2) 示圖,這是個多么威武自信的人啊,你該怎么來讀?指名讀,齊讀。
4、還從哪兒找到了答案?指名說(第6節)
5、是啊,鄭和遠航,規模好大呀!引讀: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三十多個國家。出洋七次,長達 28 年;范圍之廣,到達了 30多 個國家。
6、出示:航行圖。這就是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線圖。鄭和前三次下西洋到達古里即返航,后四次則橫渡印度洋,到達了阿拉伯及非洲的東海岸,最遠到過木骨都束、索馬里和肯尼亞。
7、引入歷史資料:
在鄭和遠航87年后,哥倫布才開始為期十年的到美洲的四次探險;在鄭和遠航的114年之后,麥哲倫才開始那次環球的航行。他們率領的船只只有兩三艘,隨從不過2、3百人。
8、所以書上說,讀: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9、此時此刻,你最想說:
B、當學生答到問題②時,導:你是從哪里讀明白的?
1、把第5自然段再細細地去品味一番,讀著讀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當學生講到“遇上險惡的風浪”時,導:
(1)誰的眼前也浮現出了這樣的畫面?再指名說。
(2)書上這樣寫道,映示: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同時播放海浪聲。
把這句再好好地讀一讀,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3、當學生講到“遇上海盜”時,導:
還有誰想說?
4、從1405年到1433年,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遇到到險惡的風浪,遇到過海盜的襲擊,還會遇到——?
5、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引讀課文。再[映示]——讀:鎮定自若 嚴陣以待 奮勇向前 化險為夷——好一個鄭和!
6、此時此刻,你想送鄭和一句什么話?(不畏艱險,有勇有謀,鎮定自若。。。)
7、是啊,當鄭和的船隊從木骨都束回來時,不僅帶回來了十七國的使節,他們都同明朝建立了邦交,還帶回來了非洲的珍禽異獸,有獅子、金錢豹、麒麟、千里駱駝和鴕鳥等等。所以說,鄭和遠航,引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誰來用上關聯詞來說這句話。
C、當學生答到問題③時,導:你是從哪里讀懂的?
1、認真去讀讀第四自然段,去文中看一看,聽一聽。
2、船隊出了長江口,……希望和他們友好交往。你仿佛聽到了:
映示:國王對鄭和他們說:
大臣們對鄭和他們說:
老百姓對鄭和他們說:
3、是啊,鄭和出使,使者態度之友好親切,且帶去了咱們中國名揚海外的絲綢、瓷器。 出示:絲綢,陶瓷圖片,體會名揚海外,增加自豪感。
4、所以說:鄭和出使——示文,有力地——讀: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真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四)同學們,學到這兒,你的心情如何呢?
指名說。
三、總結提升。
1、鄭和最后一次出航,已是61歲,鬢發全白了,一直到達非洲東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不幸的是,63歲的鄭和因積勞成疾,在歸途中魂斷古里。但是,鄭和,這個響亮的名字將永載史冊!人們無法忘記鄭和,因為人們無法忘記那七次神話般的遠航,也無法忘記那個自信威武、有勇有謀的鄭和。作為蘇州人,我們更不應該忘記鄭和,他與蘇州的關系十分密切。去年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鄭和紀念館向我們征集鄭和碑文,你打算在這塊紀念碑上刻上什么? 映示圖片。
2、寫碑文:用幾句話不僅要寫出他的功績,還要寫出你對他的看法。
3、交流。
4、讓我們永遠記住,讀: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5、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個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
四、布置作業。
同 學們, 《鄭和遠航》今天我們就學到這兒了。課后再去收集有關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資料,和思考課后思考題4。明天我們繼續交流。
板書:
鄭和遠航
威武自信 揚帆起航
真誠親切 友好交往
鎮定自若 戰勝兇險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