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2 09:41:58 下載試卷 標簽:
【關于文本解讀】
說明:不一定都得讓學生懂得,但老師要盡可能多地懂得。
一、值得挖掘的寄寓了父母間愛的細節相當多。
1、愛的表現
<1>于有形處點染
a、媽媽急病住院囑咐女兒一定得等爸爸吃完水餃才能告訴他自己住院的事。[媽媽關心爸爸溢于言表,爸爸關心媽媽和媽媽懂得爸爸關心她的心,老師引導有方,學生都應該能解讀出來。]
b、爸爸不信我的謊話,直奔醫院看望媽媽。[爸爸為媽媽的焦心顯而易見。]
c、爸爸叮囑女兒剪茉莉花到醫院。[爸爸對媽媽的愛好準確洞見,熟悉何嘗不是愛。]
d、爸爸媽媽執手而眠;爸爸媽媽一夜都沒有睡好。[愛得深切,愛到細微,愛得無微不至。]
e、眼睛布滿血絲打著呵欠的爸爸擔心我的動靜會驚醒媽媽,便將我拉出去,媽媽卻睜著一雙“清醒含笑”的眸子。[父母都沒有睡好,狀態卻有如此差異,為什么?爸爸出差以來一直疲勞;媽媽卻曾經休息得很好,只是爸爸回來后才在夜間無法安眠。這又襯托出他們夫婦間的關愛之深。]
<2>于空白處鋪陳
a、爸爸怎么會一炮打中媽媽住院的?在文本中,這是一處跳躍一處空白,而教學中,不可忽略,“于空白處鋪陳”,做足這處文章,對于領會父母間的心有靈犀心心相印至關重要。爸爸怎么會知道的?作者留給讀者的空間是有意為之或無意為之不可考,但是,答案的多元是勿庸置疑的,學生應該可以多元解讀的。可能是如果媽媽在爸爸出差回來的日子不在家的話,必然是因為她的身體出了狀況;可能是媽媽身體本來就有一種疾病,一發就是急病就要住院,爸爸了如指掌;可能是女兒身上的醫院的味道讓爸爸猜著了;可能是女兒眼角眉頭無意識流露出的擔憂暗示了爸爸……總之,爸爸跟媽媽是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3>于矛盾處經營
“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是不是我驚醒了爸爸,照常理沒有或左或右的兩難,但這里卻突兀著一個“似乎”,這個似乎,賦予一個平常的舉動以極大的深意。說是我 “驚醒了爸爸”,是因為,我不來,爸爸不會“抬起頭”,走過來拉我出去;說“似乎”,是因為我推開病房的門后并沒有什么舉動,怎么會“驚醒”爸爸。矛盾的化解便在于爸爸睡得很淺,處于一種警醒的狀態,隨時都會醒過來,有這樣的看護,媽媽夜里有任何事情都會得到妥善處理。爸爸可謂心細如發,矛盾里也有愛。
2、愛的發現
“愛如茉莉”是媽媽說出來的,說明她在日常生活中是準確解讀了爸爸的愛的。文章中同樣可以看出。
a、文章兩處寫到了媽媽在病床上的笑:“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清醒含笑的眸子”,媽媽的笑不僅僅因為爸爸的“特別護理”,更有對爸爸的愛的準確接收的反饋。
b、其實愛的發現也蘊含在媽媽入院后囑咐女兒的話語當中,她知道,她的丈夫一旦知道她住院了,一定會急得什么都顧不上,包括吃飯,所以,她才囑咐女兒一定要等爸爸吃完水餃才能將她生病的事告訴他。
二、“愛”的實質(“如茉莉”)體現在愛與茉莉的共通之處。
a、爸爸與媽媽的愛都是忘我的無私的,所以潔白純凈;
b、爸爸與媽媽的愛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一縷微笑……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所以質樸無華、幽香裊裊、平淡無奇。
【關于課前預設】
一、突破難點,茉莉的特點要在第一課時徹底解決。
如果說課題或揭示文章中心的這個短語——“愛如茉莉”是一個比喻,那么,茉莉潔白純凈、縷縷幽香、平淡無奇的特點,正是“愛”與“茉莉”這兩者的可比之處。茉莉的特點并非本文的重點,但是要點,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個難點,有必要提前突破。潔白的色澤、純凈的質感、清幽的香味、無華的品格,如果借助實物、圖片、多媒體自然再好不過。
二、提煉“文眼”,經營課堂感悟的核心。
對語言文字的習得和語感能力的獲得,必須“一字未易忽,語語悟其神”,當然,也不是說“傾筐傾篋”,而是要“畫龍點睛”。全文就是一條龍,在何處點睛?文眼。《愛如茉莉》的文眼是什么?愚以為是“愛”與“如茉莉”。緊扣“愛”字,父母之間愛的表現與發現成為學生感悟的中心;緊扣“如茉莉”,父母之間愛的實質便會步步彰顯。
1、如何讓學生感悟“愛”?
具體細節在文中相當多,不一一詳說,只針對9~16自然段設計一個指導流程。
這部分寫的是女兒去醫院看到爸爸媽媽相互體貼相互關愛無微不至的一件事。順著作者的思路進行感悟,實踐證明無法深入、真切地體悟。經過思緒和驗證,如下流程比較實用:
a、教師設問過渡:爸爸每天都去醫院,那么爸爸是如何照料媽媽的呢?指名學生朗讀9~16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哪些地方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為什么。
b、于無疑處激疑:爸爸每天來醫院照料媽媽,竟然讓媽媽那么累,“手腳都麻木了”,怎么搞的?有這樣照料病人的嗎?手腳為什么會麻木?學生能夠一眼找到相關語句:“你爸爸伏在訂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接著追問:手腳麻木有什么簡便易行的辦法?這學生都知道。既然手腳都麻木了,為什么不動一動呢?學生也知道。為什么媽媽手腳動一動就會驚醒爸爸?喔,爸爸緊握著媽媽的手睡著呢(第9自然段中的“緊握”自然就照應上了)。爸爸為什么緊握著媽媽的手睡覺?自己睡得深不易醒,擔心媽媽不事不叫他而耽誤了媽媽養病。媽媽牽系著爸爸,爸爸牽系著媽媽。多么感人的一幕啊。正暗合了這樣一句話: “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再領學生讀一讀這一句,潛意識里總會有所觸動。
c、兩個“一切”概括出了“我”眼中所見的美好。設問:這兩“一切”指什么?學生自然會找到“我”推開病房的門所見到的一幕。關鍵詞 “緊握”因上一環節迎刃而解,否則學生是很難體味到“緊握”的內在涵義的。媽媽嘴角掛著的“恬靜的微笑”,也正是因為接收并享受著爸爸的愛而自然流露出的幸福,也會水到渠成。
2、如何讓學生感悟“如茉莉”?
這個步驟是在感悟“愛”的基礎上實施的。要讓學生敞開來談談,媽媽即使病著,心中牽掛的還是誰?爸爸縱使累著,心中牽掛的還是誰?你從何處見得?這種心底無私愛自大的境界不凸顯出來了嗎?你們覺得爸爸和媽媽之間相愛嗎?愛得深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一件件小事啊,一個個細節啊,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一縷微笑……只要留心,我們便會發現它們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啊,但因為太平常了,常常給忽略了,正酷似茉莉的質樸無華、幽香裊裊、平淡無奇。聽——“病房里,那簇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的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十里飄香聽過,花氣襲人聽過,卻沒有聽過花香還能“鉆”到人的心里去。除了花香鉆進了人的心里,同時還有什么也鉆了人的心里?為什么用鉆呢?學生思維的空間很大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