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1 22:09:13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小游戲 語文 志愿案例 高中生活
【案例】
(第十冊練習1——語文與生活)元宵節“賞燈會,猜字謎”教學片段
師:(導入)我國的傳統佳節歷來備受人們喜愛,你知道有哪些?
生: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
師:你知道它們各有哪些風俗習慣?
生:我知道春節有貼對聯、壓歲錢、拜年……
生:我知道中秋節有賞月、家人團聚、吃月餅……
生:我知道端午節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
生:我知道元宵節有吃湯圓、賞燈會、猜字謎……
。ù藭r有不少學生已猜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練習1――語文與生活)
師:那我們今天就來一次“賞燈會、猜字謎”。
。ù藭r學生群情亢奮,紛紛躍躍欲試。)
Ppt出示:夫子廟燈會的相關圖片(師生一起欣賞)
師:賞完燈會,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猜字謎”的環節。
(此時全班學生早已迫不及待,還未等我出題就紛紛舉起了手。本想按部就班依次出現課文上的字謎,但一想學生早已預習,知道答案了,沒有了挑戰難度,于是靈機一動:出課外的。于是我開始出題了。)
師:請學生根據出示的謎語各猜一個字,同時告訴學生:猜字的謎語叫字謎,并提醒注意猜的過程和方法。
1、四邊四張口,中間一只犬。(器)
2、一位王先生,一位白先生,坐在石頭上。(碧)
。ㄒ陨蟽蓜t字謎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猜的幾個字謎,難度不大。)
3、頭戴兔兒帽,身穿弓字衣,身板站得直,一腳向左踢。(穿)
(這幾個字謎比較容易,大部分學生都能猜對。我隨即表揚一番,并啟發說:你能發現這幾個字謎有什么共同的創作規律嗎?)
生交流,師小結:運用了形象化的描述
師:4、田上一棵小草,小狗守得牢牢。弟弟見了抱它,老鼠見了逃跑。(貓)
5、因為自大一點,惹得人人討厭。(臭)
6、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想一想:這幾個字謎的創作又有什么規律呢?
小結:都是一半描寫字形,一半影射字義。
師:來一則更有趣的:有火才能煮熟飯,有水才能把田灌,蠶兒吐絲一圈圈,日頭出來亮了天。(堯)
生探究,師引導回憶在低年級識字時學過的方法――“轉轉盤”,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義的造字規律。
師:同學們真聰明!不僅猜對了字謎,也知道了字謎創作的幾種常見的主要規律,其實編字謎方法還有很多種。那我們想不想嘗試自己編字謎呢?
生:(異口同聲地)想!
師:我們不妨從下面幾個字中選一個來創作,也可以選別的字。
。ǔ鍪荆倏蕖、谛荨、鄱翎敹!、芄P、荼
生1:你我他(眾)
生2:一個人靠在一棵樹上(休)
生3:兩口子養了一只狗(哭)
……
(此時學生欲罷不能,我就順水推舟:接下來我們進入――“你出字謎大家猜”環節。)
生1:石頭旁邊有塊皮。謎底:破
生2:為數雖少,卻在百萬之上。謎底:一
生3:家中添一口。謎底:豪
生4:推開又來。謎底:攤
……
(在學生興致盎然中,不知不覺間下課的鈴聲響了。)
下課以后我悄悄地布置課代表,讓各小組長收集整理并交流。
【反思】
在本節練習課(語文與生活)的教學中, 我采用讓學生在“猜中學,猜中思,猜中編”的有趣教學形式,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猜字謎、編字謎的興趣與愿望,使學生樂在其中,獲在其中。我想,此時的語文課堂已經把學生的興趣調動到了極致,學生的思維在創造中碰撞出一朵朵智慧之花,而我的語文課堂也在“無心插柳”中“柳成蔭”了。“猜字謎——編字謎——猜字謎”這種學習的形式使我的這堂語文課充滿了活力,所以,我和我的學生會將“猜字謎”進行到底!而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下特點: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學中我沒有一上來就進行猜字謎游戲,而是創設情境:由傳統佳節談到風俗習慣,再談到元宵節“賞燈會,猜字謎”,不斷的激發學生猜字謎的興趣,吊足學生的胃口。
2、啟發引導學生掌握字謎創作的的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本知識點的教學重難點不是會不會猜字謎,能否猜對字謎,而是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字謎創作的規律、方法。于是我按照“由易到難”的規律,把同一類字謎歸類比較,從而探究發現相同的特點。在猜字謎的游戲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積極動腦,使學生不僅在游戲中學會了猜字謎,而且容易領悟字謎創作的一般規律,激發他們愛猜、樂猜、想編的愿望,也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優化了他們積極學習的思維。
3、把課堂延伸到課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本課教學的目標是學會猜字謎,并掌握字謎創作的一般規律。教材上的內容教學完了,然而學生精彩的課堂表現——猜字謎的熱情非常高昂,使得我不忍心就此打住,于是我順其自然的引導——“你出字謎大家猜”——課后整理交流,把學生的課堂延伸到了課外。
案例啟示我們:只要有方法,練習教學同樣可以充滿“語文味” 的!因此,這個案例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我們看到了一種可能——讓每一種形式的練習教學都充滿語文味!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