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20:12:3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語文 英語諺語 高中生活 填報指導
教學要求:
1、語文與生活,學會聯系劇情領會唱詞的弦外之音,了解除與戲曲有關的諺語。
2、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3、誦讀與感悟,通過朗讀與續寫增加語言積累。
4、口語交際,學會拒絕。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與生活、口語交際。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語文與生活,學會聯系劇情領會唱詞的弦外之音。聽一聽、學一學這個唱段,讀一讀、抄一抄跟戲曲有關的一些諺語。
2、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教學過程:
一、語文與生活
1、學習第一部分:聯系劇情,領會李玉和這段唱詞的弦外之音。
。1)同學們,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而現代京劇在對傳統京劇進行變革的基礎上,更講究唱詞的優美和內涵。
(2)放《紅燈記》中李玉和的一段京劇唱段。
(3)簡介《紅燈記》的劇情,把這段唱詞的前因后果講清楚。
(4)認真看唱詞,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交流討論。
。5)聯系劇情來想一想這段唱詞的弦外之音。
。6)小結:這段唱詞充分表現了李玉和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和堅定的必勝信念。
(7)在了解了弦外之音的基礎上,再細細讀這段唱詞。
2、學習第二部分:聽一聽,學一學這個唱段。
。1)再次放唱段,讓學生對照唱詞聽,感悟其內在的情感。
(2)指導學生唱。
3、學習第三部分:讀一讀,抄一抄與戲曲有關的一些諺語。
(1)指名讀諺語。
(2)想一想這些諺語的意思,再交流。
。3)練習誦讀這些諺語。
。4)抄寫這些諺語。
二、寫好鋼筆字
1、讀題,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欣賞這段話的行款布局的美觀。
3、重點指導:越 輪 嫦娥
4、學生練習臨寫。
三、作業
1、讀諺語,看上句寫下句。
臺上三分鐘, 。 師傅領進門, 。
要練驚人藝, 。 若要戲路通 。
藝多不壓身, 。 百日笛子千日簫, 。
2、學唱《紅燈記》唱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誦讀與感悟,讀背《幸!罚毩暲m寫,體會“幸福”的真諦。
2、學寫毛筆字。
教學過程:
一、誦讀與感悟
1、讀背《幸!贰
(1)讀題,明確要求。
(2)學生自由讀文,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別人請教。
(3)師范讀。
。4)指名讀,齊讀。
。5)思考:在柯原的散文中,“幸福”究竟是什么?
。6)討論交流。
(幸福的真諦在于奉獻,因為奉獻,方始心靈豐滿而充實。)
。7)練習背誦。
2、續寫。
。1)指名讀題,明確續寫要求。
(2)討論:河流的幸福、蜜蜂的幸福、小鳥的幸福、我的幸福分別是什么?
(3)自由續寫。
。4)將自己續寫的部分與原作連起來一起誦讀,
。5)交流誦讀后的感受。
(6)小結。
二、學寫毛筆字
1、審題,明確本次練習的要求。
2、指導寫“虎”。
“虎”第一筆短豎,第二筆短橫,都不宜寫得太大,橫鉤要向右伸展,鉤向字心;在橫鉤起筆處下筆寫第四筆長撇,用力撇出,不宜過長;第五筆短橫,向右上斜,在它的蹭上方下筆寫豎彎鉤,同首豎上下對齊,寫得小一些,*上一些。下面的“幾”字第一撇的彎度要與左邊的長撇有所區別,最后一筆橫折彎鉤要寫得“放”一些,整個字上緊下松。
3、指導寫“病”。
“病”第一筆為右點,落筆略重,應寫得圓潤飽滿,橫畫左低右高,不宜過長;在橫畫起筆處下筆寫長撇,與寫虎頭的長撇相比,這一撇略豎一些,因為左邊還有兩筆;第一筆為右點,第二筆為提,兩筆之間應有響應;病字旁里面的“丙”字第一筆短橫要比上面的橫短,第二筆豎也較短,寫橫折鉤時要與上面兩橫間隔均勻,橫邊不宜過長,最后在短橫的中間起筆寫上一短撇,點上最后一點。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作業
抄寫《幸福》,并試著再寫兩節。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口語交際,學會拒絕,培養學生敢說“不”字。
教學過程:
一、審題
1、同學們,當別人對你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讓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時,你應該怎么辦?
2、對,我們應該學估拒絕。
3、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二、學會思考:為什么要拒絕
1、指名分別讀題中所列的三種情況。
2、認真思考:為什么要拒絕呢?
3、交流,指出三種情況不合理的原因所在。
4、對,我們要是非分明,要會思考,要弄清別人提出的要求什么地方不合理。
三、學會拒絕
1、面對這三種不合理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拒絕呢?這兒并不是簡單地說一個“不”字,而是要婉轉、誠肯地說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對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拒絕”。
2、小組討論怎樣支拒絕,并試著分角色表演。
3、小組推薦代表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4、除了這三種情況,還有什么情況下你也會拒絕別人的要求呢?
自由創設情景,練習拒絕。
四、總結
五、作業
自由創設一個情境,與同桌演一演“學會拒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