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12:58:19 下載試卷 標簽:成語 教案 語文 填報指導
《金蟬脫殼》教學過程(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結合課文理解生字新詞。
2、通過有感情地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3、通過對重點段的品讀感知,掌握金蟬脫殼的過程和特點。
4、感知課文的表達方法、理清表達順序,能準確地背誦4、5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脫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主要目標:
1、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劃出陌生字詞,能結合課文自學。
3、初步感知文本的結構,理解課文的內容。
4、指導學生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體感知文本
1、夏天剛剛過去,在夏日中蟬給我們增添了不少生趣,我們是農村的孩子們,恐怕都捉過蟬,能把當時捉蟬的情境給大家講一講,讓我們分享一下當時的快樂嗎。
2、師生進行簡要交流,激發學生再現當時的捕蟬場面。
3、你們知道它是怎樣脫殼的?(如果生知道,讓其簡要說)
4、那這節課我們就來具體地了解一下蟬是怎樣脫殼的。
5、板書:
7、金蟬脫殼
讀題,正音。(除在這個成語中讀“qiao”其它都讀“ke”。)
理解這個成語的大體意思。
6、激發自讀,整體感知課文
A、我們課文中描寫的這個蟬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脫殼的呢?請大家默默地朗讀,邊讀邊感知。
B、學生帶著問題默讀一至兩遍感知。
二、正確流利朗讀文本
1、剛剛大家通過自己的默讀,相信對蟬是什么樣子,及是怎樣脫殼的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現在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能把書讀得正確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A、劃出自己感覺陌生的字詞,讀準,并結合課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讀,讀準每一句,達到流利通順。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節節過關,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并能讓絕大多數人讀得正確流利。
三、理清文本結構,感知文本內容
1、我們的課文題目是“金蟬脫殼”,課文的哪些小節是寫“金蟬脫殼”的,再讀默讀課文,標出。
2、與生簡要交流,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內容結構。
四、指導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1、引領學生仔細讀字,體會字的間架結構。
2、有重點地指導一些字。
3、學生完成習字作業,教師再有針對性地指導。
〖自我點評〗
我認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更需要有務實的精神,這一課時要解決最基本的“語文”,書需要正確流利地讀,文本內容需要整體地把握與理解,字需要留給大量的時間讓其工整地寫。想在40分鐘內完成這些基本任務,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必須干凈、利索、有效。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我盡力地這樣做了。
第二課時教學(詳案)
完成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2、通過對重點段的品讀感知,掌握金蟬脫殼的過程和特點。
3、感知課文的表達方法、理清表達順序,能準確地背誦4、5兩個自然段。
主要目標:
通過品讀脫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模塊一:直接引入,(并感知脫過前樣子)
1、板書課題,讀題,讀出形象來。
2、指題設疑:
A、指板書“金蟬”,剛爬上樹的蟬是什么樣子的?――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的亮光
B、這金蟬是怎樣從堅硬的殼里慢慢爬出來的,快速找到課文描寫這情景的小節,讀一下感受一下。
模塊二:感受“怎樣脫殼”
1、大家剛讀了一遍,腦中對蟬蟲的脫殼過程是不是很清晰呢?再默默地把這節讀一遍。
2、蟬蟲在脫殼時,肯定不是一下子就從殼兒里爬出來的,它先是怎樣,又是怎樣,接著又怎樣,最后怎樣?再輕聲讀一下課文感受一下它脫殼的順序。
3、交流,讓學生說一下或按書讀一下。
4、板書:背→頭→腳→尾
5、再把這部分好好讀一下,把這個清晰的過程映在自己的腦中。
6、指導讀,清晰地讀,邊讀邊讓人看到這個場面。
(讓學生注意,要想把頭腦中的這清晰的場面表達出來,必須得控制好語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詞語說給慢一點,飽滿一點,如“頭鉆出來了”,“頭”后雖然沒有停頓,但必須得停一下,把這個“頭”說飽滿一點,這樣才能更清晰地表達。)
7、小結
現在我們應該很清晰蟬是怎樣露出背,鉆出頭,伸出腳,以及最后又脫出尾的。
這是一個復雜的蛻變過程,你們說它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會很痛苦或很困難呀?-(不會,“敏捷”“配合得自然協調”)
至此,你感覺這個脫殼的場面怎樣?――(強調這一過程是奇特的)
8、感知寫法
整個脫殼的過程這么復雜,可作者寫得卻十分的清晰,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攝像頭一樣,讓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假如讓我們來寫,我們能寫出來嗎?
小討論:為什么不能寫出這樣呢?
A、觀察不夠仔細。
B、表達不一定能清晰,要有一個好的寫作順序。
模塊三:脫殼后的蟬
1、過了一會兒,蟬是依依不舍離開了自己的殼,這時它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自讀下一節感知。
2、剛出殼的蟬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樣變成能飛的蟬的呢?
再讀這節,細細地看一番。
3、指導讀,突出奇特。
4、總結,過渡到最后一節。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奇特無比的蟬吧,它是那樣――(讓學生齊說幾遍) 而留在一旁的蟬殼,――(同上)
模塊四:拓展深化延伸
1、剛剛我們一起看了蟬的整脫殼的過程,我們感覺這個過程如何――奇特。
是的,脫殼的過程敏捷,自然協調這很是奇特,翅膀的變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脫殼后的蟬和殼像藝術品,這也很奇特。其實蟬還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蟬還有很奇特的地方
A、幼蟲很長壽。(簡要敘述資料)
B、蟬的鳴叫靠的不是嘴,也不是喉,而是肌肉。(簡要敘述資料)
3、到了這兒,你們喜歡蟬嗎?
告訴學生蟬其實是害蟲,可能放心地去捕捉。
但它也給夏天增添了不少生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生趣,正如“意欲捕鳴蟬”一樣,更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
4、談收獲,再次體會寫法。
〖自我點評〗
在設計時,沒有借助任何的電教手段,有的只是通過老師的有效的指導與學生的自主感悟,讓學生能讀懂文本,并把自己獲得的清晰“脫殼過程”通過讀表現出來。在此過程中,感受這一過程的奇特及習作的方法。
在設計時,我采取直奔重點的方法,一開始簡要解讀過“金蟬”樣子后,就直接教學“脫殼”,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這上,緊接著又重點感受脫殼后的“奇特變化的翅膀”。最后再總結式地強調“奇特”及寫法。
有價值,值得教的地方太多了,但一節課畢竟有限,這就要求我們簡潔務本、務實地處理教學環節,圍繞文本的主題,選擇最有價值的東西去組織教學。
第三課時教學:(簡略)
主要任務:
1、扎扎實實地默寫詞語,并有針對性指導。
2、再次品讀欣賞脫殼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
3、再次體會作者表達觀察方法。
4、指導學生完成一些配套作業,并有重點地進行指導。
〖自我點評〗
很多的教案設計都避開了第三課時,其實這一課時如同第一課時一樣,都是最基本的雙基教學,不需要美化,不需要點綴,只需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扎實地鞏固與練習。
語文課離不開詩意的升華,也離不開扎實的訓練。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