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12:04:32 下載試卷 標簽:閱讀 學習方法 哲理故事 填報指導 閱讀材料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就先說說我對自讀課文的理解和看法吧。
在小學階段,自讀課文的篇目不多,篇幅也較為短小,學生容易理解文章內容。為充分體現自讀課文“自讀性”原則,老師就必須把“自讀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析。學生自讀、自析過程中,這個讀析過程是個體思維活動的過程,是淺層次理解目標的過程。知識遷移正確如何,課文理解程度如何,還得靠師生間、同學間的討論。討論是二步讀析的延伸,是另一種形式的讀析。討論中,“錯誤之處予以糾正,疏漏之處予以補充,疑難之處予以闡明”,(葉圣陶語)討論充分發揮了群體思維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空間,這就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積極因素,深層次的理解教學目標,徹底的實現“知”向“行”的轉化。整個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都起組織、引導的作用,使整個教學有條不紊的順利進行。
《讀書莫放“攔路虎”》安排在第三單元頗為巧妙,本單元的其它幾篇課文從文學的層面為學生拓寬了事業,把學生帶進了廣闊的閱讀世界,有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民間故事、名人軼事……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必將有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在學生最需要得到方法指導的時候,編者安排了這一課外閱讀指導性質的文章,可謂是雪中送炭。這就解決了一個學什么的問題。學生至少可以從這篇文章中了解到閱讀的一個重要方法。聯系本冊教材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二部分來看,本文又是對它的最好詮釋。
從文章的內容來看,學生還可以從中學到什么呢?說理的方法。這篇文章就是一篇短小的論文,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論文。作者先從現象說起,歸納出問題來,再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此說理,條理清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指導,循序漸進,說服力強!
所以,教學的時候能兼顧這二者,也算是理解了編者的一片苦心。
文章開頭的比喻也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一個點。
一點點粗淺的思考,呈現給大家,純屬拋磚引玉。
資料一:
查字典的三種方法
一種是音序查字法。很多字典或詞典是按漢語拼音字母的順序編排的。根據一個字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就可以在“漢語拼音音節表”中找到這個字的拼音音節在正文中的頁碼,再按照這個字的聲調到那一頁中去找。凡是要查只知道讀音而不知道寫法或意義的字,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但必須熟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和漢語拼音音節。
另一種是部首查字法。查字時首先要確定這個字的部首,然后從字典的“部首目錄”中查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在部首檢字表中的頁碼,就可以按照這個字除部首以外部分的筆畫數,從正文中找到它。有些字在檢字表中分別放在不同部首下,例如“功”在“工”部和“力”部中都可以查到。凡是要查只知道寫法而不知道讀音和意義的字,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但必須熟悉漢字常見的部首。
還有一種是筆畫查字法。凡是查讀音不知道、部首又不明顯的字,宜用這種方法。只要數準字的筆畫,就可以在字典的“難查字筆畫索引”中查到這個字在正文中的頁碼。
學會用各種查字法查字,是一項必備的語文基本功,要經常練習,才能熟練掌握。
資料二:
如何確定部首?
我們知道當面對一個不認識的字,要想認識就必須采用部首查字法,為了準確、快速地查出這個生字,準確的確定字的部首很重要,,如何就能確定它的部首呢?方法如下:
1、部首的位置一般在字的上、下、左、右、外邊。如,“茫、怒、
請、收、國,”這幾個字的部首就符合“上、下、左、右、外邊”這個規律。
2、一般位置找不到部首時,查中間,如:“辦”字就查的中間“力”部。
3、中間找不到部首時,查左上部,如“疑”就是取得左上的“匕”。
4、有些字有幾個部首,例如“分”字,就有“八”、“刀”兩個部首,查檢時選哪個部首好呢?一般有以下幾個規律:
a.一個字上、下都有部首的,取上不取下。如尖、巖、吉。
b.一個字左、右都有部首的,取左不取右。如護、衫、機。
c.一個字內外都有部首的,取外不取內。如慶、莊、匡。
d.一個字下、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下不取左上。如犁、梨、婆。
e.一個字右、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右不取左上,如毀、肄。
f.一個字的中、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中不取左上。如坐、乘。
5、形聲字一般取形旁,如;“蜘蛛、蝴蝶、”等字都是取的形旁。
6、不好確定部首的字,按起筆取單筆作部首,如:“長、甲、為”等字,都是符合這個規律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