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40年前地球首次收到外星信號幕后真相
來源:網絡 2009-06-23 17:40:04

北京時間4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人類一直期望著能夠收到外星人的信號,以證明自己在宇宙間不是孤獨的。在40年前,科學家就曾收到過這樣的疑似信號,雖然不是出自外星文明之手,但確導致了脈沖星的發現,加快了宇宙學的發展。
搜尋類星體發現疑似外星人信號
上個世紀60年代已經很有名氣的英國射電天文學家安東尼-赫維希要他帶的研究生喬斯林-貝爾自制望遠鏡,觀測天空搜索新的類星體。在同學的幫助下,貝爾將數千米長的金屬絲纏繞在數百根木桿上。一根非常靈敏的天線由此誕生,隨后天線開始定期收到奇怪的信號。
起先,貝爾以為這是來自附近哪個軍事或商業站的一種干擾。后來,她開始查閱干擾物的工程數據。最后,貝爾推斷,信號來自太空。剛開始時,她和導師確實以為是綠色外星人從太空深處給他們發的一種密碼電報,兩人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對貝爾的發現,他們保密了半年,直到1968年,兩人共同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份有關脈沖信號的報告。
那篇文章猶如一顆重磅炸彈,一夜之間,整個世界都在談論名叫脈沖星的天體。提出理論的人很快發現,它是小恒星演變的結果,小恒星的氦核燃燒掉,剩余的質量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自行瓦解。結果,在形成中子時電子被輸入質子。從而出現了中子星,中子星的質量為1030噸,而它們的直徑可能達到20千米。說到這些天體的密度,貝爾作了以下的比喻:“想想整個人類擠在一個小小的頂針里。”
確切地說,巨大的能量集中在太空的一個點上,刺激一顆中子星每秒旋轉數周。對以相同速度旋轉的脈沖星來說,它們是最合格的時鐘之一。脈沖星的發現使得科學家們能夠進行實驗來檢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現在,他們已設法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精確率在0.05%以內。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脈沖星是質量不同、相對較小的恒星已熄滅的殘余。如果一顆新生恒星的質量沒有超過100個太陽的質量而且氦核質量相當于2-40個太陽的質量,那它的演變就將導致一顆小脈沖星的形成,在它的中心有一個黑洞。它可能在一顆超新星一次減弱的爆發中結束。
發現脈沖星加快宇宙學發展
脈沖星的發現加快了宇宙學的發展,一直以來,宇宙學被物理學家公認為硬科學(類似硬通貨)。15年前,俄羅斯科學家弗拉迪米爾-尤索夫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在理論上描述了毫秒脈沖星存在的可能性,也就是那些以超過每分鐘700周的速度旋轉的脈沖星。它們將擁有巨大的磁場,而且將成為伽馬射線最強大的源頭,伽馬射線比X射線更強大。那個時候,甚至沒有人能想到,15年后真的在宇宙深處發現了伽馬射線暴(Gamma-Ray Bursts,GRB)。它是2007年最不尋常的發現之一。
由于新衛星、空間平臺和地面望遠鏡,對脈沖星的研究仍在進行中。最近一期《自然》雜志刊登了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謝爾蓋-布林尼科夫撰寫的一篇文章,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在這個實驗室研制出來的。他的文章闡述了2006超新星爆發(SN2006gy)的性質,SN2006gy比普通的恒星強大至少10倍。
據布林尼科夫介紹,核平常的瓦解不是爆發的唯一原因。在巨大的恒星中,質量的壓力和引力作用引起數對電子及其反粒子--正電子的形成。它們如此活躍以致它們開始燃燒并爆發。一個恒星核的能量急劇減弱,瓦解后它們再次爆發,噴出數個太陽質量的物質。兩股沖擊波的碰撞導致大量光的散發,這些光比一顆普通的超新星還要亮至少10倍。
這一理論暫時是根據對從太空中脈沖星到達地球的能量流的估算提出來的。不過,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見證其它超新星的誕生,它將證實布林尼科夫的觀點。科學家們可能會因為脈沖星而獲得第二座諾貝爾獎。第一座在1974年頒給了赫維希一個人。諾貝爾獎委員會可能認為不太合適把這么一座重要的獎頒給一個研究生。盡管在諾貝爾獎歷史上有過一個先例,但她的導師沒有堅持科學平等。為此,喬斯林-貝爾不得不花40年的時間來證明她的導師受之無愧。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