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神秘環狀結構揭秘:陰影和陽光交互形成
來源:網絡 2009-06-23 16:52:07

北京時間5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日前,美國馬里蘭大學和德國從事太陽系研究的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的科學家揭示了木星暗淡輕薄環狀結構的面紗。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5月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他們在研究報告中介紹了木星的衛星木衛十四(距木星第五遠的衛星)的軌道外圍出現的暗淡輕薄環狀結
構,以及背離可接受環狀結構形成的觀測數據。闡明了這種環狀結構是由于陰影和太陽光在灰塵粒子上的交互作用產生的。
馬里蘭大學天文學教授道格拉斯·漢密爾頓說,“木星陰影和太陽光作用在灰塵微粒上形成了外環延伸分界線,木星環狀結構的奇特之處真實地是由陰影和陽光的交互作用產生的。”木衛十四等衛星環繞木星運行時,當它們途經木星的陰影處時環狀結構的灰塵微粒將交替地放電和充電,這種行星體系灰塵微粒電荷的變化與木星強大的磁場發生著交互影響。作用的結果是小灰塵微粒被排斥出外部環邊界,這些小微粒甚至改變了它們和木星之間的軌道傾斜度、或軌道方位。
漢密爾頓和德國合著作者哈拉爾德·克魯格通過“伽利略”太空飛船2002-2003年途經木星環狀結構時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首次分析了灰塵微粒大小、速度和軌道方位所產生新的影響數據。克魯格分析了這個新的數據,漢密爾頓創建了精細的計算機模型,匹配了木星環狀結構灰塵和圖像數據,并解釋了觀測的異常現象。克魯格說,“依據這個計算機模型,我們可以解釋所觀測的灰塵環結構的所有本質特征。”
漢密爾頓指出,這項研究中所指出解釋木星環狀結構的原理并不能完全作為鑒別太陽系任何行星環狀結構的依據。比如:土星的環狀結構中存在的冰粒很大、很重,難以通過這種原理進行準確解釋。關于土星環狀結構的形成仍是一個。他說,“由于帶電灰塵粒子必須最終結合形成行星和衛星的較大結構,我們發現木星的陰影效應將揭示行星形成的特征。”
木星是太陽系的第5大行星,它擁有63顆衛星。當太空殘骸碰撞木星的小型衛星生成灰塵微粒形成了木星暗淡輕薄的環狀結構。這些灰塵微粒組織形成環狀結構的主體、內部暈輪以及兩個暗淡更遙遠的薄弱環狀結構。這些環狀結構主要由木星的木衛十五、木衛十六、木衛五和木衛十四4顆衛星的軌道界限范圍,但是木衛十四衛星的環狀結構沿伸超出了其軌道范圍,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仍無法解釋該現象。
據悉,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是第一位發現木星擁有衛星的科學家,他于1610年首次觀測發現存在著4顆最大的衛星。1995年12月7日,美國宇航局“伽利略”號太空飛船抵達木星軌道,并開始首次35圈環繞木星。7年之后,“伽利略”號拍攝了1.4萬張木星圖片,其中包括它的衛星和環狀結構。2003年9月21日,“伽利略”號有控制地俯沖垂直進入木星大氣層,除了攜帶成像儀器,該太空飛船還裝備了一個超靈敏灰塵探測器,記錄了2002和2003年穿越木星環狀結構時曾遭受了數千次灰塵微粒碰撞。關于木衛十四衛星延伸的環狀結構是“伽利略”號的最新發現之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