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 徐蓀銘
來源:國學 2009-06-20 00:11:06

徐孫銘先生,男,1946年9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周寧縣人。1969年7月華東師范大學政教系哲學專業本科畢業。1969年8月參加工作,1970年到湖南洞庭湖軍墾農場鍛煉。1972─1980年曾在湖南零陵師范、道縣師范任教。1980年應聘到湖南省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1993年被聘為副研究員,1994年任哲學所副所長,1998年任哲學研究員,并主持哲學所工作。曾先后任省船山學社副社長、《船山學刊》編委、省佛教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1996年被聘為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10多年來,共出版學術著作16本 (其中專著2本,主編、副主編著作3本,另合著11本)。其中從事國家、省級重點課題4項:
(1) 參加國家八五規劃社科基金項目《禪宗宗派源流》研究,擔任副主編,負責全書統稿工作,并撰寫19.5萬字(全書共63萬字),1998年8月中國社科出版社出版。該書受到中國佛教界、學術界有關專家的好評。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樓宇烈教授說:"從宗教的角度考察中國禪宗源流,這在國內外有填補空白的意義。"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富華教授說:"本書從結構到內容都區別于以往的禪宗史,是中國禪宗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2)參加國務院古籍整理重點項目《船山全書》中《相宗絡索》(4.5萬字)一本著作的點校工作。
(3)參加天津市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國哲學大辭典》(方克立主編)部分條目的撰寫工作。
(4)主持1998年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湖南佛教文化史及其優良傳統》的研究工作(1999年底完成),其最終研究成果《湖南佛教史》即將出版。
主要獲獎項目有四項:
(1)整理點校《相宗絡索》(載國務院古籍整理重點項目《船山全書》),《船山全書》1997年獲國家圖書獎(最高獎);
(2)《船山佛道思想研究》1994年獲省第二屆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
(3)參加《湖湘文化縱橫談》(王興國主編)一書的寫作,該書獲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二等獎。
(4)《禪宗宗派源流》被確認為湖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另外,《世紀佛緣》一本專著,1998年1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時,曾專門寫了一節,點名批判"法輪功"和李洪志的"邪魔外道"、偽科學,新華社湖南分社1999年7月31日發表專訪、《湖南日報》1999年8月5日也發表專訪;《光明日報》1999年9月5日第12版發表《質問柯云路》一文,對《世紀佛緣》堅持唯物論、反對偽科學給予積極的評價。
主要論著目錄
甲、中國佛學
1、《世紀佛緣》,專著( 21萬字 中國社科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內容:揭示中國佛教發展的三條規律、五大功能、21世紀的四個走向),1998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2、《禪宗宗派源流》,合著(國家八五規劃社科基金項目最終成果,共60萬字,徐20萬字 )、副主編,1998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3、《船山佛道思想研究》,專著(21萬字,吳立民、徐蓀銘合作),湖南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4、《般舟三昧經》譯釋 吳立民、徐蓀銘合著,8萬字,共11.7萬字1997年臺北佛光出版社版。
5、《石頭希遷及曹洞禪》(論文集) 徐孫銘主編 23萬字 岳麓書社1997年12月出版。
6、《船山全書·相宗絡索》校點 (獨著)4.5萬字 《 船山全書》第 13冊 第525-599頁 1993年8月岳麓書社版 該書系國務院古籍整理重點項目、1997年獲國家圖書獎(最高獎)。
7、《湖湘佛文化論叢 》(第二、三輯)徐孫銘主編 共17.5萬字 《船山學刊》1994年增刊。
7:《湖南佛教史》26萬字,(主編、合作)即將于2001年出版
乙、中國道教
8、《中國神秘文化辭典》(道教部分)2.5萬字 (吳康主編,合作) 海南出版社1993年4月版。
9、《湖南百科全書》(道教部分)(合作)0.4萬字,199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丙、中國哲學
10、中國哲學大辭典 (43條辭目)1.1萬字 (方克立主編,合作) 中國社科出版社1994年5月版。
11、道(第九、十章)3.9萬字 (合著、張立文主編 共27萬字)1995年8月韓國東文選出版 、1994年5月漢興書局有限公司版。
12、氣(第三、四章)4萬字(合著、張立文主編 共30萬字)1990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 、1995年8月韓國東文選出版。
13、理(第三、四章)4.7萬字 (合著、張立文主編 共30萬字)1994年5月漢興書局有限公司版。
14、心(第三、四章)4.7萬字 (合著、張立文主編 共30萬字) 1993年11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版。
15、性(第三、四章)5.4萬字 (張立文主編 共32萬) 1996年2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 1997年7月臺北七略出版社版。
16、天(第三、四章)4萬字 (張立文主編 共28萬) 1996年11月臺灣七略出版社版。
丁、主要論文
1、《禪宗的真精神及其對儒道的影響》(又名《禪宗與中國文化的真精神》) 1.12萬字,在首屆禪宗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論會上發表, 載蕭萐父、黃釗主編 《東山法門與禪宗》 武漢出版社1996年6月版;《船山學刊 》1994年增刊發表。《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2期書評有積極的評價;獲省社科院1991-1995年科研成果三等獎。
2、《二十一世紀中國佛教的走向》 0.8萬字 北京 《佛學研究》1997年號。
3、《論船山既辟佛道,又入佛道、傳佛道》 0.75萬字 收入輔仁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王船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4、《達摩禪與般舟三昧》 0. 96萬字 收入《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6月版。
5、《從中國佛教的實際論宗教的本質》0.9萬字,《佛學研究》1999年第8期。
6、《生產力、綜合國力范疇與鄧小平價值觀》0.9萬字,《求索》2000年第1期。
·著作簡介·
《禪 宗 宗 派 源 流》
吳立民 主編 徐蓀銘 副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630千字
本書為 國家"八五"規劃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國禪宗宗派源流通考》的最終成果。
全書共分十四章,從禪宗之源、達摩到弘忍、曹溪一脈、南北分燈,到一花五葉、五家七宗(溈仰、臨濟、黃龍、楊歧、云門、法眼、曹洞)再到近現代傳承,對中國禪宗的發展源流及其脈絡作了系統的梳理,揭示其內在的發展邏輯。
本書主要特點:
1、以般若空觀這根紅線貫穿全書,從而使該書成為一部有血有肉、生動活潑的宗派興衰、發展史。作者指出,禪宗是中國佛教中以弘傳達摩以來所傳祖師禪為主要特征的一個重要宗派。禪宗的精髓在于般若,在于實相般若的直接證悟。這一根紅線貫穿全部禪宗的興衰、發展史。該書注意把握這個特點,并注意正確處理五味禪與一味禪、經教與實證、轉識成智與即心成佛、實相禪與文字禪、圓融諸宗與保持本宗特色、成佛與做人六方面的辯證統一關系。
2、比較充分地占有史料,觀點、評價力求持之有故、持平公允。學術界對于禪宗的開山祖,主要有佛陀扇多、達摩、弘忍、慧能、道一五種觀點。該書主張達摩為開山祖師,五祖弘忍對禪宗的建立有重要建樹,到六祖慧能時,標志著中國禪宗的建立。對南能(慧能)與北秀(神秀)、頓悟與漸修、胡適與鈴木大拙關于歷史考證與直接證悟之爭,既肯定南能,又重視北秀;既肯定歷史考證的必要性,也指明參禪的根本在于直接證悟;既不立文字,又不離文字的助緣。對于黃龍宗派的研究,以及曹洞宗在近代的傳承,作者深入寺院調查,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資料,根據所掌握的傳世孤本《黃龍宗譜》全面評價黃龍宗,填補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和不足。所編輯的《中國禪宗宗派法脈傳承圖》參閱了釋明復《中國佛教人名辭典》、明道?《禪燈世譜》、黃君珍藏的《黃龍崇恩禪院宗譜》(海內孤本)及近人編撰的《巴蜀禪燈錄》等志乘和日本《禪宗法系譜》、《佛心宗法脈圖》等資料,在吸取前人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了一些重要補充,共收入禪宗人名7746人(其中比丘尼22人,居士148人),比《中國佛教人名辭典》增補了2700多人。
3、對禪的詮釋和禪宗宗派傳承、流布,力求從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發展的氛圍,從大文化的角度進行考察。如對洞山良價、曹山本寂開創的曹洞宗的研究,即從公元8-9世紀的大文化背景,從三代祖師培育、催生一個宗派進行論述;對大陽警玄委托臨濟宗的浮山法遠代覓曹洞傳人,以及天童如凈將禪法傳給日僧永平道元;對13世紀曹洞宗在南方的衰微和北地的興盛,都力求從當時社會、民族矛盾、文化氛圍進行分析,使人們對于各宗派的流衍、盛衰的底蘊及其歷史經驗有清晰的了解,得到更合理的解釋;對洞山良價出家因緣,也率先在國內引用了國外新發現的資料加以論述。對臨濟宗、楊歧宗、云門宗的流衍和宗風的研究以及對雍正皇帝參禪、評價歷史上的高僧、名士的禪悟境界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獨到的見解,豐富了禪史的內涵。
4, 把禪宗宗派源流研究的下限由清代拉到近現代,使其來龍去脈更清晰、完整。對于臨濟宗、曹洞宗在近代的傳承,尤其是敬安、圓瑛、太虛、虛云、來果、正果、明真、印順等禪師的禪學,都盡可能加以論述。所輯錄的《中國禪宗近百年大事記》,為近現代禪宗的發展作了一些梳理,使本書更富有時代感,更貼近現代生活,為讀者提供了新的更完整的資料。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