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著——《施公案》
來源:細語清幽 2009-06-18 11:39:04

晚清小說。亦稱《施公案傳》、《施案奇聞》、《百斷奇觀》,8卷,97回,未著撰人。大約由于其故事始于說書,后經文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現存道光四年(1824)刊本,有嘉慶三年(1798)序文,可推知它大約成書于乾隆、嘉慶年間。現尚存多種道光年間的刻本。1982年北京寶文堂新排印本 402回,包括部分續書。小說的中心人物施仕綸,實即康熙年間施世綸,字文賢,清漢軍鑲黃旗人,曾任揚州、江寧知府、漕運總督等官,著有《南堂集》,《清史稿》有傳。小說《序》稱“采其實事數十條,表而出之,使天下后世知施公之為人,且使為官者知以施公為法也”。但書中許多公案題材和情節,大都出于虛構。《施公案》人物插圖
小說從施仕綸作揚州府江都縣令寫起,到升任通州倉上總督時止。所作之事,不外“審案”和“剿寇”。情節比明代公案小說稍加曲折,斷案之外,又有私訪遇險之事。書中大小十余案,大都靠托夢顯靈、鬼神鑒察來解決,靈怪色彩很濃。剿殺“黃河套水寇”劉六、劉七,惡虎莊的武天虬、濮天雕,手段殘忍狠毒,表現了維護忠孝節義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明顯傾向。
小說的另一主要人物為俠客黃天霸。黃出身“綠林”,行刺施公被擒,自稱“改邪歸正”(34回),改名施忠,充當官家的護院和走卒。他與昔日的綠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計斬決十二寇,逼殺結義兄嫂,邀功請賞。這一人物的塑造,意在使安暴濟民的“俠客”和致君澤民的“忠義”結合起來,把“俠客”變成忠于封建統治的奴才和幫兇,從而維護封建帝國利益。
《施公案》標志中國公案小說和俠義小說的合流。它在同治、光緒年間曾續至10集。其后續作品還出現了《三俠五義》、《彭公案》。此外又有《李公案》、《劉公案》、《于公案》、《張公案》等。這類小說的特點是:“每以名臣大官,總領一切”,而所謂俠客,則“幫助政府”。但由于《施公案》宣揚“懲惡揚善”思想,并迎合部分市民心理,故產生很大影響。京劇《惡虎村》、《連環套》等數十出劇目,均與小說《施公案》有關。小說語言通俗,類似口語;但粗糙庸俗,語多不通。其善于鋪排,則具有民間通俗文學的特點。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