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6-18 09:31:49

火星生物之謎
因為火星是地球的近鄰,所以受到了地球人的青睬,觀察、研究火星的人不計其數。最早把目光投向火星的是伽利略,但因他使用的望遠鏡太小沒有看到什么東西。到了1659年,惠更斯證明火星跟地球一樣,繞軸心自轉,時間大約是24小時。卡茜尼在1666年進一步證實了惠更斯的發現,并證實了極冠的存在,不過,最能引起人們興趣的,是火星上有沒有生物存在,這件事導源于赫歇爾的研究成果。他非常精確地測出了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的傾角,并肯定火星像地球一祥,有四季變化,指出極冠的變化是冰雪消融的結果。后來,意大利天文學家斯基阿帕雷利又發現了火星上的運河,從此,從火星上的生物之爭推上了高潮。到了本世紀四十年代,蘇聯的季霍夫竟然創立了火星植物學。可是,1965年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和1971年的“水手”9號探測器通過對火星表面的照相探測,徹底否定了火星上生物的存在。?
火量上真的沒有生物存在嗎?爭論并未到此結束。1989年,瑞士物理學家馬素.比素夫宣稱,美國對火星的研究考察已證實火星上有生物存在。1976年美國的“海盜”1號在火星上軟著陸,就發現了人工水道和海洋生物。從一張火星照片可以看出,火星表面確實建有縱橫交錯的水道,里面還擠滿了數不清的魚。可美國對這件事一直當成機密,蘇聯也知道這種情況,也一直秘而不宣。
對比索夫的宣布,蘇美兩國都斷然否認。但比索夫表示,他隨時隨地都可拿出大量可靠的證據,證明他宣布的事情是真實的。他手中還擁有幾份高度機密的文件,文件敘述了火星海洋生態,包括數百種的魚類。
金星電波之謎
在地球上,雷放電時將產生100赫茲左右的超低頻電波。美國發射的“先驅者—金星號”探測器發現在金星夜側的電離層里,有同祥的超低頻電波。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的格雷波烏斯基領導的一個小組,將金星的電波與地球極區的電離層內發生的超低頻電波做了比較,結果發現,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發生的場所都在夜側的電離層,在這個場的磁力線方向都是放射線形狀,電波所持續的時間都短于1分鐘。
該小組根據這種現象推測:金星電離層的超低頻電波與地球極區電離層的超低頻電波有相同的機制,也許金星的超低頻電波就是金星電離層內雷放電的結果。它的真面目還沒有被真正揭開,尚有待科學家們做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金星大海之謎
因金星同地球有相似的自然條件,大小、質量和密度都差不多,同時還有含水汽的大氣。所以人們推測,金星上可能有大海,如果有大海的話,就可能有生物存在。可由于在70年代,蘇聯的“金星號”系列飛船在金星上著陸,推翻了金星上有大海的假說。盡管金星上有許多與地球相似的地貌,如平原、峽谷、高山、沙漠。可入們對金星上的大海并不死心,到了80年代,這一問題又被提了出。 重新提出這一問題的,是美國科學家波拉克.詹姆撕。他認為金星上確實存在過大海,不過后來又消失了,他還分析了大海消失的原因。一種可能是太陽光將金星上的水蒸汽分解為氫和氧,氫氣因重量輕而紛紛背叛了金星。第二種可能是,在在金星的早期,它的內部曾散發像一氧化碳那樣的還原氣體,由于這些氣體與水的相互作用,把水份消耗掉了。第三種可能是由于金星上大量的火山爆發,大海被熾熱的巖漿烤干了。還有一種可能是,水源來自金星內部,后來又重新歸還原處。
美國密執安大學的科學家多納休等人在波拉克.詹姆斯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們認為,太陽的早年并不像現在這樣亮和熱,太陽每秒的輻射熱量要比現在少30%,金星的氣候也就不像現在這樣熱了。有了適宜的氣侯,大海也就應運而生,生物也就有可能在大海里繁衍生息。可后來,太陽異常地熱了起來,加上金星一天等于地球117天的緩慢運轉。經不起烈日的酷曬,金星上的大海就這樣被烤干了。
后來又有人對金星大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國衣阿華大學的科學家弗蘭克認為,金星根本就不曾存在過大海,經金星探測器的探測表明,金星大氣是由不斷進入大氣層的慧星核造成的。1986年空間飛船通對哈雷彗的探測表明,慧星核的主要成份是冰水。
看來金星大海問題又成了一個意見不統一的未解之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