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1954年11月至1962年3月)
來源:網絡 2009-06-17 14:32:18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法國開始武裝入侵阿爾及利亞。1834年,阿爾及利亞被宣布為法國領土。1905年,阿爾及利亞全境淪為法國殖民地。在長達一個多世紀時間里,阿爾及利亞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先后爆發過50多次反法武裝起義。1954年11月1日,在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領導下,阿民族解放軍在奧雷斯山區等地舉行武裝起義,3000余名阿爾及利亞愛國人士襲擊了法國駐阿政權機關和軍事目標。起義后,民族解放軍在沿地中海的大卡比利山區和靠近突尼斯的奧雷斯山區建立根據地,形成東部戰區。1955年,起義軍又在西部靠近摩洛哥的邊境地區發動起義,建立了以特累姆森為中心的西部戰區。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阿爾及利亞社會各階層紛紛參加起義,形成了全民族抗法武裝斗爭高潮。法國駐阿軍隊殘酷鎮壓起義者,并從國內調兵15萬增援。法軍封鎖起義軍根據地,燒毀村莊,將居民趕進“集中營”,廣泛使用空降兵和航空兵支援突擊群,采用“拉網戰術”與起義者作戰,法國海軍封鎖阿海岸,阻止阿民族解放軍從海路獲得武器。法軍雖然在兵力武器方面占有巨大優勢,但仍無法阻止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的蓬勃發展。1956年初,阿民族解放軍已發展到1.5萬人,另有民兵10萬人。
1956年8月以后,阿民族解放軍統一整編軍隊,確定了將武裝斗爭發展為全國性總起義的戰略方針。但由于阿民族解放陣線領導人在政治上、軍事指導思想上出現失誤,試圖用正規軍與法軍作戰,結果遭致慘重傷亡,未能實現既定意圖。但這時阿民族解放軍總兵力已發展到13萬人,技術裝備有很大改善,武裝斗爭范圍已擴至全國3/4的地區。1958年初,阿民族解放軍轉入全面進攻。同年9月,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宣告成立。
在阿爾及利亞抗法武裝沉重打擊下,法軍連年作戰,傷亡慘重,共消耗戰費80億美元,六屆內閣相繼因戰爭失敗倒臺。1958年6月, 戴高樂重新執政。為擺脫困境,騰出力量解決國內矛盾,他宣稱尊重阿爾及利亞人民自決權,并建議法、阿直接談判。但法方在談判中又提出種種無理要求,致使談判多次破裂。與此同時,法國將駐阿軍隊增至80萬人,加上警察和治安部隊達到100萬人,修筑了由電網、堡壘、電子報警器、觀察所和地雷場組成的“莫里斯防線”.
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針對法方玩弄的兩手策略,一面在談判中據理力爭,一面堅持軍事斗爭,發動群眾以各種方式反抗法軍,在亞非各國和世界人民支持下,阿抗法解放戰爭接連取得勝利。1962年3月18日,法國政府被迫承認阿爾及利亞民族自決權和國家主權。在長達8年的抗法斗爭中,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軍共消滅10余萬法軍,取得了抗法武裝斗爭的最后勝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