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5 00:04:1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師范 學習方法 自我介紹 填報指導
導入
同學們,有這樣一種花,它的花如桃,葉如竹,因此,人們送給它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這就是夾竹桃。(齊讀課題:夾竹桃)
學習課文第四段。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還記得季羨林老先生這樣說過(出示媒體)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為什么夾竹桃對季先生來說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文中有一句話簡練
告訴了我們,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把它找出來。
學生交流。(媒體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季先生愛上夾竹桃的原因有哪兩個呢?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韌性引起幻想)
對,正是這兩個原因,作者愛上了夾竹桃,我們再來讀一遍。
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再找一找,看看拿一小節進行了介紹。(第四小節)
課文第四小節作者是這樣說的:(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這一點韌性指的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第四小節,找一找能夠體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圈圈劃劃,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交流,談體會。
因此,作者飽含深情地反問自己。齊讀上面那段話。(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學習第三段。
院子里的那些花是指那些花呢?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三段找一找。
學生交流(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
這么多的花,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語來形容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把它找出來。學生交流(應有盡有)
什么叫“應有盡有”?短短一百多個字,卻寫到了14種花。
引讀:(出示圖片)
①每年春天,在和煦的春風里,瞧,花開了。
②到了夏天,在盛夏的暴雨里,又有花開了。
③一到秋天,在深秋的清冷里,還有花迎風吐艷,。
季先生院子里的花可真多呀!應有盡有。季先生小院的花不僅多,還很美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找一找描寫花美的詞語。
學生交流。(出示: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萬紫千紅)
學生齊讀。
小院里的花真多真美呀!讀到這些詞語,你還想到哪些詞語或詩句呢?
媒體出示:師領學生讀詩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同學們,第三段寫了這么多的花,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來讀一讀呢?
學生齊讀。
小院里的花這么多,這么美,看得我們都眼花繚亂了,但是這些千嬌百媚的花和夾竹桃比起來,作者卻更喜歡夾竹桃,為什么呢?
學生交流。
是啊,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夾竹桃目睹了百花爭艷的繁華,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無奈,他們不張揚,不搶眼,而生命之歌卻是那樣嘹亮,多么可貴的韌性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向夾竹桃致敬!
媒體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學習第五段。
作者喜愛夾竹桃,不僅是因為它那可貴的韌性,還因為它能引起作者的許多幻想。夾竹桃能引起作者的哪些幻想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聽的時候,用心感受,你的眼前出現的畫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
教師范讀。
學生交流。
尋常的花影竟能讓作者聯想到地圖上的大洲、大海,池塘中的荇藻,風翻的墨竹,為什么作者能夠幻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讀第五段,找一找。
學生交流。
是啊!正因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作者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月光下的夾竹桃你覺得還會像些什么呢?請你仿照文中的句式,也來插上想象的翅膀,寫一段話。
出示: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我幻想它是……,我眼前……
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
學生交流.
教師評價.
五總結
既不名貴,又非最艷麗,卻成了最令人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這就是夾竹桃.讓我們記住它奇妙有趣的花朵,記住它可貴的韌性,記住它帶給我們的美好幻想.下面,讓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一句話.媒體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六課外延伸
其實,不僅季先生喜歡夾竹桃,古時候,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歡夾竹桃,還寫詩贊美過她呢!下面,老師把這首詩送給大家.
出示:夾竹桃
花似紅桃春猶在,
質如碧玉色常新.
不負聲名桃共竹,
全憑顏色白兼紅.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仿照課文第五段的寫法,寫一段幻想(如天上的云,樹的影子,手映在墻上的影子等等)
《夾竹桃》教學反思: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夾竹桃的韌性及夾竹桃能引起作者無限的遐想,這是作者愛上夾竹桃的兩個原因。我上課時緊緊圍繞課文的最后一段:“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展開教學,指導學生感悟“韌性”和“幻想”的內涵。夾竹桃具有怎樣的韌性呢?我又抓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