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2 18:42:39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設計理念】
【識字學詞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片段】
一、初讀課文時的識字教學
二、精讀課文時的詞語教學
精讀課文時,必須抓住體現課文情感的關鍵詞語細讀體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教學片段1——“幽靜”尋琴聲
(二)教學片段2——“純熟”識知音
(三)教學片段3——“望了望”與“清幽”生靈感
(投影: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1、問題:“望”,向遠處看的意思。兄妹倆就在貝多芬的身邊,課文為什么卻用“望了望”來描寫?此時此刻,貝多芬的內心是怎樣的?
教師點撥:“望了望”,其實是在表現貝多芬的內心,他心潮澎湃,想得很多很多,也想得很遠很遠。比如,他可能在想盲姑娘是難得的知音,我要為她彈奏一首更好聽的曲子;比如他可能在想,我要為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更多的曲子……
2、問題:貝多芬即興創(chuàng)作的為什么是月光曲,而不是其他曲子?
教師點撥:藝術創(chuàng)作有個規(guī)律,就是藝術家很容易從某個事物得到啟發(fā)而突然有了創(chuàng)作靈感。。我們來看下面的名句,詩人是從什么得到啟發(fā)的啊?
(投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今夜麓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
3、問題: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是什么給了他靈感?
4、問題:在貝多芬的感覺里,清幽的月光應該是怎樣的?
5、小結:今晚,月光如水,今晚,風清月朗,貝多芬想為勞苦大眾創(chuàng)作樂曲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突然來了創(chuàng)作靈感,即興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
(體驗“望了望”,才能深入貝多芬的內心,體會到他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感悟“清幽的月光”,才能更好地理解貝多芬此時即興創(chuàng)作的為什么會是《月光曲》。教學中適時適度地賦以詞語教學更多的文化信息,對高效地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拓展時的詞語教學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