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2 16:33:51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作文 語文 診斷活動 啟蒙教育
一、提高教學魅力,激發傾聽興趣
誰都有過這種體會: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說教使人如坐針氈,無異于受罪;生動靈活、睿智詼諧的語言卻令人如沐春風,是至高享受。教學藝術很大程度上是“說”的藝術,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無論是傳授文化知識,培養學生技能,還是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情操,都離不開口語。說得生動方能聽得入神,方能聽有所獲。很難想象,一個孤陋寡聞、學識淺薄、在課堂上納納不成言的教師,他的學生如何專心聽課。因而提高教學魅力,就必須加強教師各項能力培養,只有重視“說”的藝術,才能喚起孩子聽的興趣。
首先,要練就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老師必須規范自己的語音,只有發音清晰,字正腔圓,才能使說(或讀)更好地表情達意,更具感染力,才能給學生以好的語言示范,才能使他們聽清聽準聽懂。南腔北調,陰陽怪氣的語調,往往會適得其反,令人捧腹,很難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加強自身各種素質培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師唯有不斷學習,終生學習,廣泛涉獵各種有益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積累,熟知教學動態,深諳教材教法,才能走在時代與教改的前沿,接受新課標對教師的挑戰,才能為自己準備一池清新的源頭活水,隨時更新自己的語言,才能說的精彩,說的生動,使學生愛聽愿聽。
第三,能靈活運用教學輔助手段。孩子是生龍活虎的個體,久而久之,他們會對一味的講解產生厭倦,再優美的語言也會變得蒼白。因此,教學《翠鳥》一文時,我選擇輕快舒緩的《綠袖子》引入,當講到由于大肆捕殺,各種珍禽瀕臨滅絕時,又配以悲愴低沉的《飛逝的雄鷹》,總結全文,祈盼美好的綠色家園又伴之歡快優美的《重歸蘇蓮坡》,在一曲曲動人的旋律中,學生的心情隨老師的講述時喜時悲,喜時歡欣鼓舞,悲時激昂難抑。此外,還上網查找了許多有關翠鳥的圖片、資料,制作出精美的課件,使翠鳥漂亮的外形一覽無余,翠鳥叼魚時的神速也一一再現,加上師生有序的解說,激情的范讀,在強烈的視聽刺激下,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學習勁頭很高,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討論高潮,涌現出許多有價值的發言,學習目標于不知不覺中迎刃而解……
巧用各種輔助手段,有利于創設真切的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視聽,優化課堂教學,使“說”更具感染力,使“聽”更具吸引力。
二、增加課堂活力,培養傾聽習慣
新課程要求下,單一的課堂模式已無立錐之地,有活力的課堂才有魅力,教者應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轉換課堂模式,生動語文課堂,使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興趣盎然地聽,靈活自主地聽。
在低、中年級,可將猜謎語、聽兒歌、改換詞語聽讀比較、聽故事評述、成語接龍等活動請進課堂,這些集趣味性、知識性、挑戰性于一體的活動,不失為訓練聽力的良好方式,也是執教者經常采用的形式,這里不再贅述。下面單就中高年級的訓練方式寫一些嘗試體會,祈望同行指正:
1、聽記訓練。在聽的活動中,如何記住稍縱即逝的信息,北京市順義區李橋中學關秀偉老師的經驗很值得借鑒。思路是:讓老師或學生說故事,其余聽記,要求記得簡明扼要,準確無誤,以訓練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積累信息。
根據小四學生的認知結構,我盡量選用短小生動、淺顯易懂的話語(大約二三十字),此后再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作適當增減,還引導學生運用剛學過的縮句和抓主要內容的方法來進行聽記,也可試著寫聽后感。我們將每節課前三分鐘定為“聽記時間”,單元檢測時也常會加入一道特殊試題——聽記。孩子們對此興趣十分濃厚,他們的聽記筆記,時常讓人忍俊不禁。例如:“天氣非常寒冷,河里結了一層厚厚的冰,連泥土也凍得硬邦邦的。”被簡縮成“天冷,河結冰,土凍僵”。有的加上自己的感受:“我的牙不停地打架,腿腳已經凍得麻木,不能移動半步”“哈哈!我又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滑冰比賽啦!”……
實踐證明,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的速記能力有了顯著提高,課堂筆記自然不在話下,而且極大的訓練了孩子們聽的注意力,培養了高度的概括力和迅速選用恰當詞語遣詞造句的能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