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2 14:52:10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學習方法 哲理故事 填報指導
相關鏈接: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海》1989年版)
曹沖(字倉舒)
生年:196 卒年:208
曹沖(196-208),字倉舒,曹操最小的兒子。曹沖稱象的事情流傳千古,曹沖在稱象時不過六歲。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的這一年,曹沖夭亡,年僅十三歲。曹操為其哭泣時,曹丕來安慰曹操,曹操說道:“倉舒之死,對我來說是不幸,可對你們來說卻是大幸!”曹丕稱帝后,追封曹沖為鄧哀侯。
閱讀在線:
少年徐文長手對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別署田水月,山陰(今屬紹興)人,明文學家、書畫家,也是晚明時期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他一生作聯很多(《徐渭集》載有對聯118副,這在明代是很少見的,而所寫出40字以上的長聯就有12副,在明代幾乎沒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長聯,為紹興開元寺大殿題的140字長聯至今猶存),至今徐文長還有一些作聯故事在浙江流傳。
徐文長十四歲時來到杭州。當時的杭州知府目中無人,他得知徐文長在杭州賦詩作畫,頗受人們贊賞時,大為惱火,認為一個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轄區內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將徐文長召來對句。威脅他說如對不上,就驅逐出城。徐文長鎮定自若,滿口答應。知府帶徐文長到西湖邊,指著六合塔,說出上聯:“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長沒有開口,只是揚了揚手。知府以為對不上,暗自高興。他得意忘形地指著保俶塔,又出了個上聯:“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四海。”徐文長還是一言不發,而是用手指了指錦帶橋,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兩手平攤,往上一舉。
知府見徐文長還是沒有回答,就神氣十足地說:“連一句也對不出,還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趕出去!”這時,徐文長卻理直氣壯地哈哈大笑:“休得無禮,下聯早就對好了!”知府怒氣沖沖地說:“你敢無理狡辯,愚弄本府?”徐文長解釋說:“你是口出,我是手對。”“手對!是什么意思?”知府追問道。
徐文長答道:對第一聯揚了揚手,就是說“一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對第二聯拱拱手,兩手平攤,往上一舉,是說“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知府聽了啞口無言,只好悻悻而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