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19:45:06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小游戲 閱讀 閱讀材料 哲理故事
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先玩個游戲。我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記住自己的角色了嗎?好,下面聽好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比哪組反應快!狼!人類!鹿!森林!(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游戲)
、師:同學們的表現都不錯,現在我要增加難度,我說一個詞,你自己判斷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覺得行,請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可愛的——
可恨的—— 可憐的—— 貪婪的—— 美麗的—— 智慧的——
(學生依據自己的觀點站立)
、師:同學們在做游戲時,能憑著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不隨波逐流,我覺得這一點太可貴了。我們讀書呀,就要讀出屬于自己的那份見解,那番感悟才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有關狼、鹿、森林、人類的故事。(板書:30、狼和鹿),相信你們都能讀出自己的那份獨特感受。
評點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世界的興趣之火。”此課設計就十分注意課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從學生喜歡的游戲入手,一上課就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單純的比比誰的反映快,到自主的判斷選擇詞匯,一下子就營造了生動、活潑、開放、富有個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同時,學生從游戲中獲得的個性化的自我體驗正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那就是用自己的頭腦,讀出屬于自己的見解、體會,真可謂獨具匠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師:請同學們把書本輕輕打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這篇文章,讀出你對狼、鹿、森林、人類的初步感受。
(學生自由閱讀)
、師:下面,我們交流一下各自的閱讀感受,能把你的感受概括起來用一個詞表達出來嗎?可以從書中選,也可以自己想。
、學生交流,師生互動
生1:我認為森林是蔥綠的、生機勃勃的。
師:你從哪兒感受到的?能把它讀好嗎?
生1有感情地讀第1節。
生2:我認為森林是枯黃的,文中第3小節中寫到:“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師:是啊,不同的文字能給人不同的感悟,面對森林,你們兩個同學就讀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受,這就叫做讀自己的書。誰來說說鹿、狼、人類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生1:我從第1小節中感受到鹿是美麗活潑的。
生2:我認為鹿是可憐的。因為書中第3小節中寫到“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
生3:鹿是饑餓的,鹿群瘋狂地繁衍,森林中一切可以吃的都吃光了,只能挨餓。
生4:我說的是狼,文中第1小節中寫它是那樣貪婪、兇殘,隨時都想吃掉可愛的鹿。
生5:我覺得人類是勇敢的,組成狩獵隊和兇殘的狼作斗爭。
生6: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人類是很愚蠢的,不應該捕殺狼。
、師:初讀課文,每個同學對狼、鹿、森林、人類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了解了發生在它們之間的故事,那么災難降臨的秘密又在哪里呢?
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秘密。
生齊讀第4節。)
評點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是千差萬別的,他們對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對課文的理解,不應刻意追求準確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教師應放飛學生心靈的自由,允許學生對文本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體驗,去理解,允許有不同的感悟、體會和結論。本課教學的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讀,讀出對“狼、鹿、森林、人類”的初步感受。教師用心去聆聽,肯定孩子們的感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才涌現了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三、品讀課文,深化領悟
、 師:我們通過閱讀文章很快就明白了這一道理,可當地居民明白這一點時,為時已晚,枯黃的森林在哭泣,八千只病鹿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地行走著。人們此時是多么懷念以前那片美好的森林啊!讓我們重新進入那片美麗的森林,靜靜地感受那逝去的森林,那久違的和平。(音樂起,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動物奔跑跳躍的錄像片段)
(學生專注地觀看感受。
、 師:多么熟悉的一幕呀!還是那片森林,鹿群和狼群共同存在著,相互制約著,帶著你現在的理解自由讀第一節,看看這一次你又讀懂了什么?誰來試試?
生1:森林太美好了!狼鹿共存合理。
生2:我讀這一節時心里有些沉重,覺得美麗的森林已經消失了,多可惜呀!
、 師:可那時當地居民是怎樣對待狼的?請同學們潛心地默讀課文第2小節,再次與課文對話,讀出你此時的見解。
學生讀
、師:讓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句子,你讀懂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悲涼、難受
出示①)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個跟一個,哀嚎著倒在血泊中。
學生自由談感受。
、師:是啊,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
狼,哀嚎著倒在血泊中,我們悲嘆著它的命運。那么,被當地居民特意保護的鹿,它的命運又是怎樣呢?請輕聲讀第3小節,找出你感觸最深的語句,劃下來,多讀幾遍,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先小組內交流一下。由2號位同學主持。
出示②)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森林的荒涼。
師:哪兒對你觸動最大?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
學生自由談。
出示③)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眾中游蕩。
師:這句話你又讀懂了什么?
生:鹿群的危險與無奈,無處可逃,無法躲避。
師請學生讀好這句。
、師:自由讀讀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三句話是有聯系的,狼、鹿、森林是相互制約的。正因為狼被槍殺了,所以森林被糟蹋了,鹿自身也死于疾病。
、師:是啊,缺少了狼的蹤跡,引讀②、③兩句,是人們的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引讀①句,所以,再引讀②、③兩句,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
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8千只病鹿。
、師:讀到這兒,相信你們對狼、鹿、森林、人類,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課前,老師指定你們每組擔任不同角色,現在,你最想擔任哪個角色,你最想對誰說些什么?請大家靜靜地思考片刻。
生1:我想擔任狼,我想對人類說:“人類啊人類,你們是多么愚蠢,你們看到了我們吃鹿,就以為我們罪大惡極,其實,我們也能保護森林啊。”
生2:我想做鹿,對人類說:“人類啊人類,你們以為消滅了狼就可以保護我們,你們真傻呀!”
評點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教師應充分理解、尊重學生的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此教學環節中利用多媒體使美麗的森林得以再現,促使學生對課文第一、二、三小節的再次個性化的解讀、感悟。對三句話之間內在關系的探尋,充分體現了閱讀是一種對話,一種具有生成性的對話。最后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和說話的對象,不僅和課前的游戲導入相互照應,又深化了學生的認識理解,給予學生思維的自由,表達的自由,心靈的自由,給予學生個性的尊重,“旁逸斜出”的寬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一篇文章多種感悟,才能百鳥朝鳳,各鳴佳音。
四、總結拓展,明白事理
師:同學們,我們從狼和鹿的故事中讀出了各自的感受,各自的體會,明白了許多道理。大自然,就是一張用生命編織的網,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植物都是網上的一個結,一根線,我們必須嚴守自然規律,去維護這生命之網,不再重復狼與鹿的悲劇。讓我們祈盼所有生命的永久和平。
總評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學生始終在一種極具親和力的課堂氛圍中馳騁思維,獨立思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辨,去發現,去領悟,去創造,他們的生命感、價值感得以喚醒;學生的人生態度、人格魅力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能力、智力、創造力得以盡情地迸放,從而使本課的語文教學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愛因斯坦語),令他興奮,令他深思,令他珍藏永遠,以至激發抑之不滅的興趣,產生神圣的好奇心和驚人的創造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