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4 20:06:05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教材 課件 教材 高中生活 診斷活動
三、鞏固。
1?磮D填數。
2。幫小兔找家。
3。種花游戲。
游戲規則:每朵花上都有一個算式,請大家把他種到與這個算式得數相
同的花盆中。(遙控)
4。13=+可以寫多少個題目?怎樣寫又快又不遺漏?
備課意圖:
20以內進位加法是學習多位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因此,這部分內容是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對這部分教學的研究歷來倍受關注。首先體現新教材的編排上,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編排體系,其次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學各不相同。我校采用的是《現代小學教學》教材,通過創設森林射擊比賽的情況,讓學生在熟悉的背景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確定名次)探索多種算法,在多種算法的交流、認同的過程中形成“湊十”的思想方法。
本節課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本著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教材內容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創設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本節課的引入部分創設了森林王國中的小動物進行射擊比賽的情境。一方面增添了課堂情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自然地提出了數學問題——誰是射擊比賽的冠軍?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愿望,立即要解決誰是冠軍這一數學問題。為探究新知識做好了準備。
2、在多種算法的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在數學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算法多樣化”的活動,積極鼓勵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學生提供數學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由于積極提倡算法多樣化,不同的學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題策略。當他們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時,會產生更有效、更積極的效果。本節課在“算法多樣化”這個環節教學中共分以下三層:
。1)充分操作,獨立思考。學生用8個紅圓片和5個黃圓片分別代替小豬兩輪比賽中打的環數,在擺一擺、說一說的活動中體會8+5的算法。這個環節中學生從動作中發現、思索,獲得直觀知識,初步獲得8+5=13的思維過程。
(2)合作交流,探索多種算法。
生1:8+5=9+1+1+1+1=13數的
生2:8+5=8+2+3=13(湊十法)
生3:8+5=5+5+3=13(湊十法)
生4:8+5=10+5-2=13(多加再減)
這種交流,不僅是方法的交流,更是學生思維的交流。既有展示個性的機會,又開拓了學生的思路。
(3)形成“湊十”的思想方法。
教學實踐中,“
湊十法”既為學生計算這類加法提供了簡捷的計算方法,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對促進學生能力發展顯示出其特有的優勢,這已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共識。本節課通過操作學具、觀察課件演示、口述計算過程,逐步體驗“湊十法”的好處,讓學生在學習“湊十法”的過程中,形成“轉換”
、“重組”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3、“學易系統”的引進,使分層教學的操作更為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
的發展。
。1)充分參與、激起想要探究的欲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趣。
符合低年級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引進竟爭機制。學生興趣盎然,反饋及時。“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它是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教授諸生的實踐中創立的,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易”進入課堂,為真正落實個別化教育的思想,實施因材施教原則帶來了生機與希望。老師可以組成小組及時調整教學,實現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同時為能力的孩子完成開放題創造了條件。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