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復習,你也可以記得又牢又輕松!
來源:羊城晚報 文章作者:陳學敏 2008-12-23 11:27:32

“快考試了,家人一知道這個消息就立即讓我上補習班。一回到家,就要我立刻復習功課……”這是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在日記中寫下的話。
一份大中小學生調查顯示,42.4%的學生因“學習成績提高”而感到快樂和幸福,57.6%的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苦惱。其中,“學習壓力大”成為占據大中小學生煩惱的首位,近六成學生因為學習問題煩惱。
記者在廣州多所學校采訪時發現,接近60%的大中小學生經常感到“憂郁、困惑”。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女同學自述,她每天都在分數和名次的壓力下埋頭苦讀,理由就是“考上北大,好讓爸爸媽媽高興”。
嚴厲鐵人訓練成績不進反退
“我的女兒剛上小學4年級,現在一回家就做作業,吃完飯還是做作業,一直做到睡覺。原來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現在經常呆呆的,沒有了玩樂的時間,也沒有了歡笑……”在廣州媽媽網,一位母親網友顯得憂心忡忡:“女兒每天都要把數學復習5遍,把英語單詞背2遍,又把語文課文復習了許久才能安心上床睡覺……”
“升入初二,我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考上本校的重點高中。我成了班里最用功的學生,每天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我愿意為了我的理想放棄其他一切……”小謝是廣州某重點中學的初二學生,自從升上初中以來,品學兼優的小謝立即為自己定制了一套嚴厲的學習計劃,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同等高水平的高中。
但這些“鐵人式”訓練卻沒有讓小謝的學習路一帆風順:“最近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上課時,我努力讓自己的思想更集中,但是腦子里會不時地冒出與上課無關的念頭,使我無法全身心地投入聽課;明明已經熟背的單詞偏偏到考試就想不起來……”焦急的小謝成績更加一落千丈。
強迫用功學習難脫補考漩渦
“從大一到現在我已經快堅持1年半了,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能得到改善……”小林前年考上了廣東一所重點高等院校的法語系,原本以為從此便可好好享受輕松學生生活的她卻深感壓力越來越大。
“我最擔心的是我的學業,由于怎么都學不好,大一的第二學期我就已經開始厭煩了這個專業,常常偷懶、翹課,以至于大二開始陷在補考漩渦中……好痛苦!”小林說。
小林說,從上個學期開始,她強迫自己變得更加用功:“我要全力以赴!強迫自己努力去學習,希望能將壓力轉變為動力……”小林說,雖然她并不喜歡法語,也不喜歡老師的上課方式,但她會試著讓自己克服:“我該學著調整自己的心態了。雖然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想過以后要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去工作,但是這個社會你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擁有的技能多,因為總有人比自己更棒。”
“緊張的學習生活讓我感到壓力。它像一只無形的大手籠罩著我,很不舒服,讓我不能輕松地復習……”這是一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在看心理醫生時所講的一句話。
學習強度父母期望雙重施壓
近年來,由于中小學名校考試錄取率遠低于高考,為就讀名牌小學和名牌中學,許多小學生甚至幼兒被迫參加更多的培訓班,以增加應考時的砝碼。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學研究生導師梁瑞儀表示,青少年對未來生活的擔憂主要來自學業。“升學考試激烈、考不上好大學、學習壓力大、找不到好工作等都是中小學生認為他們未來生活將會面臨的主要困難。”
“學業壓力大、不被人理解和成績不好最讓青少年苦惱。”梁瑞儀說:“學習壓力是指人在學習活動中所承受的精神負擔。這種精神負擔,迫使人一定要在學習活動中取得成功,獲得理想的學習成績。學習壓力大的人,往往對學習成績的好壞非常敏感,對學習成績憂心忡忡,惟恐考不好。”
梁瑞儀介紹,構成學習壓力的因素不外乎內外兩個方面。從自身而言,孩子要為自己的前程著想,也要為自己的尊嚴著想,因此就希望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另一方面,很多學生還要背負父母的期望,實現父母年輕時所未曾實現的理想,這也促使人努力獲得好的學習成績。“這兩種因素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有的情況下,個人發展占優勢,自己就是要考上大學,實現自己的夢想。”
發揮真實水平就能提高成績
“誰都想考試得高分,這沒錯,但把成績的提高視為學習時間無限延長,那就大錯特錯了。”首屆中國教育管理科學人物、新思維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林楚旭認為,學習效果=學習效率×學習時間,只有在學習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學習結果才和學習時間成正比。
“如果你不能維持高效的學習(事實上每人能集中精力進行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只保證學習時間是無用的。在學習方法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學習效率和學習時間成反比。延長學習時間的結果是:如果不能提高學習成績,就等于降低學習效率。”
同時,林楚旭指出,學習壓力不等于學習動力。“有壓力才有動力,但壓力轉化成動力有幾個條件:首先,壓力不能大到足以摧毀個人自信的程度,要給人成功的希望;其次,人在壓力下要分析原因,把可能的失敗歸于自己努力不夠,而不是歸于能力不足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再次,壓力必須是可控的,如果愿意,我們有能力決定壓力的大小;最后,只有動力才是真正的壓力,其他壓力都是阻力。”
林楚旭表示,大多數同學的考試分數都低于其真實的學習水平,因為他們總在自己會的問題上丟分:“如果你能做到會的題保證不丟分,成績就能上升一個檔次。可惜的是,我們總是練習做更新更難的題,想著去得分,其實最有效的復習應該是怎樣不丟分或少丟分。記住,我們的水平沒有那么低,把真實的水平充分發揮出來就是提高成績。”
記憶
小方法
好記憶要常復習
在學習和工作中,記憶法是非常重要的,但記憶法并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不管什么樣的記憶法,說記了就絕對不會忘是不可能的,只是更好地避免遺忘。所以還要運用復習方法來配合記憶法。
1.信心
信心使你更有興趣地面對學習。很多的朋友都抱怨:“唉!我的記憶力很差。”
其實,有適度不安往往是能推動學習的,但負面的態度或缺乏自信心會直接影響記憶。快速記憶研究發現:記憶是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訓練過和沒訓練過的區別。
如果你的頭腦時常接收到太多負面消極的信息,它會直接影響人們學習和工作的。
在學習旅程中,應時常自我暗示自己對記憶的信心,并告訴自己:“我的記憶力是最棒的!”
2.注意力
在學習復習過程中,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徒勞無功。
在記憶心理學中,“注意力”是心理活動對記憶信息的集中。為什么很多人在學習時會“走神”或“發白日夢”?可以說主要原因是因為右腦沒有參與學習活動。
為什么當你閱讀小說時,就沒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這是因為小說里的故事情節吸引著你,當你閱讀小說時右腦容易出現故事情節,自然的產生聯想或出現影象,所以不會“走神”。
如果學習時右腦沒有參與,就容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
3.理解
理解可以更容易地記憶材料,同時加強記憶的效果。
俗語說:“若要記得,必先懂得”。不管學習或記憶任何信息,都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時不求理解而死記硬背,效果一定不會很好。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用以下數字來比較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的區別。
581215192226293336404347
第一組學生理解數字的規律,發現數字的規律是(+3、+4、+3、+4、……)而進行記憶。
第二組學生把數字分成三個一組(581215192226293336404347),并用機械方式進行記憶。
三個星期后進行測試,第一組以理解記憶的學生有25%的學生還記得該數字,而第二組學生沒有一個人能記得。
由此可見,理解記憶能使記憶信息建立起聯系。
4、背誦
背誦可以使記憶深刻。
復習時背誦有助于增加記憶效果:
(1)背誦時容易集中注意力
(2)背誦時運用內視覺、外視覺和聽覺,實驗證明運用多個感官,記憶效果更好。
5、復習
不要一次性長時間的復習,而要少量多次的復習。
復習對每位學習者來說是必須要進行的,在學習中一定不要一次性長時間的復習,而要少量多次的復習。例如一周內,每天學習1小時比集中在一天內學習7小時更有效。
間隔復習可以使記憶更牢固,而集中學習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產生遺忘。
6、回憶
回憶可以使記憶過的材料更牢固;正所謂“環境造就人”,在不同的環境下養成不同的記憶習慣,回憶你所記憶過的信息。
例如早上起床時、中午午休前、晚上睡覺前、坐車時等,盡量利用零碎的時間回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