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媽媽”在行動:誓把自己逼瘋把孩子逼傻?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7-11-08 18:47:52

“育民小學招特長生呢,快去報名考試吧”,最近這一消息在北京一群家長中傳播著,也傳到了劉梅的耳朵里。
北京的春天很短,越發讓人珍惜,但是對于劉梅來說,再美的春色也無法打動她,因為她的兒子要上小學了。一時間,給兒子找到一個最好的小學成了劉梅生活的全部。有朋友評價,“這人快瘋了”。
托了10多個關系只為上最好的學校
按照“過來人”的指點,劉梅把兒子入小學的目標圈定在了史家小學和府學胡同小學。
劉梅選學校可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首先得是名校,“因為名校師資才有保證”;其次要離家別太遠,“這樣接送都方便”;再有不選那些“真”搞素質教育或快樂教育的學校,“孩子在這樣的學校倒是快樂了,可是好中學不喜歡,覺得孩子的知識學得不扎實”。
其實,劉梅家戶口所在地附近就有一所還算不錯的小學,有不少家長羨慕劉梅有這么好的資源。北京市對于適齡兒童入學有非常明確的規定,所有的孩子都要在戶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就近入學,禁止非正常的跨區、跨片兒入學。
劉梅覺得這個“片兒”里的學校不夠理想,不足以保證兒子能走出一條光明的求學之路。
不巧的是劉梅鎖定的目標都不在他們家戶口所在地的“片兒”內,但是跨片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了遏制擇校熱,北京市今年出臺了更為嚴格的政策,這給劉梅目標的實現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劉梅和丈夫都是老實巴交的工薪族,這樣的背景對于實現“擇校大業”真是難。劉梅于是動員了自己和丈夫的所有社會關系,“我們現在已經托了十條線了”,劉梅的丈夫說。可是,拐了好幾彎的“關系”對于兒子上學的事似乎起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相反,一些負面的消息接踵而來。
他們所托的一個人傳回消息:今年跨區、跨片兒的決定權已經上升到了區縣,這意味著劉梅夫婦必須找到更“硬”的關系才能實現兒子上好學校的夢想;又有人透露,劉梅鎖定的兩所學校,一個即使有關系也很難進去,一個最少要交6萬元。
劉梅的丈夫開始打退堂鼓了。
但是劉梅仍然很堅決:一定要讓孩子上好學校,無論有多難,無論花多少錢!
為求最好教育路寧作校門“耗子軍”
像劉梅這樣,為孩子上學著急的家長大有人在,但是與陸銘比起來,劉梅可不算什么。
陸銘的女兒在北京中關村一所小學念書,她的班主任小培老師介紹,陸銘是他們班家長的“領頭人”,家長們小升初的信息幾乎都來自陸銘。“她從女兒上六年級起就不工作了,全職陪讀”,小培老師說。
據介紹,女兒剛上六年級,陸銘便開始著手準備女兒的小升初。一次,上司向她要應聘人員簡歷的時候,她錯把為女兒制作的簡歷也混在里面交了上去,結果她被解聘了。
從此以后,陸銘有了更多的時間,給女兒制定了周密的升學計劃。綜合女兒的實際情況,她把幾年來為女兒升學所上的數學、英語、鋼琴、美術等補習班進行了重新整合,篩選出最有價值的“班”進行突擊,并準備加入“耗子軍”的行列。
“耗子軍”專指那些在中學門口為孩子排隊報名考試的家長。陸銘打聽到,往年最厲害的一個“耗子軍”,手里拿到過十多所學校的面試通知。
不過,讓陸銘心里不踏實的是,今年的小升初政策似乎有所變化,一個孩子只能在兩所學校報名。這讓陸銘多少有些遺憾。她已經參照過來人的經驗及自己半年多的積累,給女兒拉出了一個準備面試的學校名單,“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為什么瘋狂的多是媽媽 在水漲船高的環境中自我逼迫
“說來也奇怪,每年孩子升學的時候,最瘋狂的大多是孩子的媽媽”,小培介紹。
記者按照小培老師的指引進入了奧數網的小學六年級家長討論區,在這里真的找到一群“長”在這里的媽媽。她們稱自己為“小癡”,即“小升初癡狂者”。用她們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睜眼小升初,閉眼小升初;張口小升初,閉口小升初;白天小升初,夜晚小升初;上班小升初,下班小升初;坐也小升初,臥也小升初;左也小升初,右也小升初。”
一位媽媽在論壇上這樣說:“孩子,不是媽狠心不給你快樂的童年,不是媽不通情達理逼你去學習,更不是媽剝奪你玩的權利,只是重點中學的門檻太高了,媽不得不逼你學習學習沒商量”。
“與媽媽們相比,爸爸似乎更在乎孩子發展的大方向,不太在意是上這所學校還是那所學校,尤其是當兩所學校差別不是很大的時候;而媽媽則容易把孩子的發展細化到上哪所學校,選哪個老師,跟什么同學交往等等。另外,與爸爸相比,媽媽更容易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產物’,因此,他們把孩子發展的任何一步都看得很重,也更不介意為孩子付出辛勞”,小培老師以自己近20年的經驗如此分析。
其實,瘋狂的并不是只有媽媽,“關鍵在于爸爸媽媽誰受到的‘刺激’更多以及所受刺激的程度”,北京家長武浩說。
武浩在高校當老師,他一直希望兒子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只要學好課堂上的知識就可以了。但是妻子卻主張給孩子課外加課,理由是為升學做準備。
一次兒子過生日,武浩讓兒子把同學請到家里來一起開party(聚會)。聚會很熱鬧,孩子們有的彈鋼琴,有的拉小提琴,有的跳舞,個個使出好本領。這時,武浩發現一個孩子躲在角落里一句話不說,悶悶不樂的。武浩慢慢地走到了這個孩子跟前,剛要跟他說話,這個孩子一下子撲到武浩懷里大哭了起來。
這件事給武浩的震動很大,“我真的沒想到,課外學習的孩子已經成了絕大多數”,從此以后武浩再也不攔著妻子了,別的孩子學什么,只要兒子不特別反感就會給他報班,“這已經是他們的生存環境了,我們不能改變環境,只能逼著改變自己”,武浩說。
你家孩子學了這個,我家孩子就再多學個那個。就這樣,水漲船高,孩子們的童年時光越來越少。
今年不少家長給孩子做的簡歷中已經放上了公共英語三級的證書,兩年前,一個公共英語一級的證書就可以使這份簡歷很有競爭力了。
孩子剛出生就到幼兒園報到 瘋狂的多米諾骨牌已經啟動
這種“瘋狂”就像勢力逐漸加強的臺風,原來處在風口浪尖的是準備升初中的小學六年級,慢慢地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和家長也卷了進來,進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和家長被卷了進來,現在像劉梅這種準備進小學的學生家長就進入了瘋狂的漩渦。
這股狂風又刮進了幼兒園。
嘉琳的姐姐剛生了小孩,現在她正得了姐姐的命令,托人到附近一家幼兒園為才幾個月大的外甥女報個名。
這家幼兒園是個一類幼兒園,既是公辦幼兒園又有非常好的設備和師資,而且還引進了國外一些先進的育兒理念。北京有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到這所幼兒園來,其中一個最遠的小朋友,每天要花將近兩個小時才能從家到幼兒園。
嘉琳的姐姐聽說,要想進這家幼兒園至少要提前兩年排隊。
正在家里待產的小余甚至也被拉進了這個序列中。她正準備重新購置房產,要把幼兒園和小學的質量作為衡量房產的重要指標。她希望未出世的寶寶將來能順利進入好的學校。而且她也為寶寶的未來描繪好了藍圖。
瘋狂的多米諾骨牌已經啟動了。北京一位網名為“家有小六”的媽媽在論壇中這樣寫道:可憐的孩子,媽知道你急了,都累的筋疲力盡了,可是你知道嗎?媽媽也都快瘋了,為了你能有個好的將來,媽媽只能誓把自己逼瘋把你逼傻了。
北京市教委一位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北京市的家長似乎已經形成了某種擇校文化,好像不給孩子擇校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父母就沒有本事。而現在北京市城區的小學、中學之間沒有特別大的差距,擇校的必要性不是很大。另外,按照生物進化的理論,越是高等的動物幼年期就會越長,人是最高等的動物,但是,現在一些家長瘋狂的做法正是在想方設法地縮短孩子的兒童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對孩子的摧殘,在孩子性格成長等方面肯定會產生極負面的影響,“從生態倫理學的角度說,成人的觀點和想法侵犯了孩子的生命”。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