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學生成績高低編排座位,家長感到臉上無光
來源:紅網 文章作者:張冰歌 2007-10-24 09:40:58

這兩天,重慶市榮昌縣的李佳等人被一次家長會開得悶悶不樂――開家長會時,班主任按學生成績高低編排座位,家長坐在孩子的座位上,一眼就能看出哪位孩子成績好,哪位孩子成績差。因為孩子成績不好,李佳等家長感到臉上無光。對如此的安排學生座位,老師則說是為了激勵學生更好的學習。(《重慶晚報》10月23日)
看罷這條新聞,筆者首先想到是去年《齊魯晚報》9月26日的一篇類似的報道,此報道說的是,威海二中許多班級的班內號碼都是按成績單來排的,從學生胸卡上的學號大小也就直接反映了該胸卡主人的學習成績如何。這兩篇報道的事件如出一轍,反映出了在我們當下的學校里頭,諸如此類的做法不是個別,特別是按學生成績高低編排座位,已成了學校心照不宣的定式。
學生的學習成績肯定是有好有差的,不可能一般齊,就象人的體貌一樣有高有矮有丑有俊一樣。將學生按學習成績高低編排座位之類的做法,即使用心是好的,也可能導致偏差,讓學生感到自己被貼上了“差生”的標簽后,就如主城一重點中學的王老師所認為的那樣,按成績高低編排座位的做法既傷學生又傷家長。
教育首先應是“以除去其氣質之偏,物欲之蔽,以復其性。”使學生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這應當是教育的真諦。我們現在的教育,雖然提倡素質教育,但在實際的教育實踐中,仍然執行的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方式,正是因為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才衍生出了假其名是為了激勵學生,而實質是以分取人的按學生成績高低編排座位、排學號之類的做法。
眾所周知,分數不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方法,以成績為標準,將座位分為三六九等的做法,就算在主觀上不是歧視差生,但其已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心理定位或暗示,勢必對差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以致傷害差生的自尊讓差生產生自卑心理,很容易使那些名次靠后的學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破罐破摔,慢慢地真的落在別人后面。這樣的結果,不但不能使學生的成績好起來,反而還會使學生的心智受到影響。
為什么我們的一些教育者還樂此不疲的用這類方式來“激勵”學生?其一,我們的教育定向還沒有真正回歸于本該的教育真諦,還是走著應試教育的道軌,在這樣的唯分數至上的圈內,“分而優則仕”就不難理解了;其二,在一些學校的管理上,往往采取的優分制管理方式,即把老師的績效與升學率掛鉤,而老師為了自已的績效便不得不采用非常辦法;再就是有的老師本身對如何管理學生辦法不多,而罰式管理隨手便來。
每個人都有激勵的渴望,學生更當如此。然則,激勵別人應當是以一種健康的方式,因為只有用健康的激勵方式,才能激勵起健康的心智和人格;采取非健康的方式,激勵的效果往往會不隨人愿。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