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上一流的大學,必須要最先上一流的初中
來源:中國法院網 文章作者:奚旭初 2007-05-22 12:05:08

又是一年小升初,擇校大戰又在各地展開。為執行新的義務教育法,各地教育部門紛紛下達“禁擇令”,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禁令之下,擇校熱在各種名目的掩飾下依然熾烈。(5月20日新華網)
盡管法律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各地也頻頻出臺“禁擇令”,然而擇校熱依然愈演愈烈。禁止擇校,有太多的道理,而且個個都是大道理。但是一個又一個大道理,卻敵不過一個小道理:要想上一流的大學,必須先上一流的高中;要想上一流的高中,必須先上一流的初中……一個小道理,令“禁擇令”成了紙上談兵。一個小道理,更讓基礎教育的窘況凸現無遺。
我國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選擇了走培養“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線,層層設置重點學校的制度,導致了教育資源配置的失衡。除了這一個“硬傷”,還有“軟傷”:一些地方政府因為畸形政績觀驅使,把發展教育事業異化成了辦少數“一俊遮百丑”的學校。制度缺陷的“硬傷”加上畸形政績觀的“軟傷”,遂使眾多的普通校灰頭土臉,一些薄弱校則在生死線上掙扎。在這樣的背景下,擇校熱怎能不愈演愈烈?而動輒數萬元甚至更多的“擇校費”,則客觀上將優質教育資源變成了誰出得起錢誰擁有、誰出錢多誰享受。
遏制擇校熱,必管雙管齊下,既治“硬傷”,又治“軟傷”。不論治“硬傷”還是治“軟傷”,政府都應是責任主體。與一般消費品不同,基礎教育是公共服務,具有公共品性質。政府掌握著公共權力,是公共資源的守護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政府的職責,是均衡教育資源的配置,這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礎。只發“禁擇令”而不縮小辦學差距,是表面作為實質不作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資源的失衡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我們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間“天下大同”。但關鍵是從現在開始就要下決心花力氣改變現狀。中國目前已進入矛盾凸顯期,矛盾凸顯期矛盾也多,但主要矛盾乃是機會的不平等。化解矛盾,需要變革起點不公的現狀,以機會的平等催生其它的平等。從這個層面考量,“擇校熱”反映的就決不只是小道理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