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困境:今年上學不收費,收費只收擇校費
來源:皖西日報 2007-04-26 10:14:53

“重點校”人滿為患 “普通校”樓靜室空
在城里,一些“好”學校與“差”學校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六安八中為例,該校學生總數加在一起不足100人,其中,初一14人,初二23人,初三兩個班共50余人,一棟五層高的教學樓只有二樓裝有學生。據了解,該校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尚有200人。一位老師風趣地說:“我們學校的老師上課就跟‘帶研究生’一樣。”課堂也是沒有秩序的,交頭接耳的,走神、打瞌睡的屢見不鮮。據一位老師說,學校里的大部分學生家庭不僅非常困難,而且很多學生都生長在缺損家庭里,沒有正常的生活氛圍。
截然不同的是,皋城中學和匯文中學,僅一個班的學生人數就多達60、70人,學校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4月16日下午三點半,記者來到匯文中學,看到所有的學生都趴在課桌上,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地做著“眼保健操”;下課時學生“小打小鬧”,十分熱鬧;上課鈴響后,學生安靜地坐進教室,認真聽課;放學時,接孩子的家長把校門口擠得水泄不通。也難怪該校的一些老師感嘆道:學校生源逐年增加,都快裝不下了!
在農村,部分家庭條件稍好的家長帶著孩子奔向了城里的民辦中學(如皋城、匯文、輕工中學等),看中的就是那里的師資力量;還有一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便早早地帶著孩子背井離鄉。
家長“心”累 孩子“腦”累
在那些選擇“擇校”的家長和學生的眼中,既然選擇了好學校,就應當干出好成績;相反,如果干不出什么名堂,便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了。正是這種心理讓農村的學生家長疲憊不堪。
家住舒城縣湯池鎮的汪愛菊女士,孩子2004年中考考入舒城中學。從那以后,夫婦雙雙辭去工作,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就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專門服侍孩子讀書。她說,每天晚上要到12點才能睡著,因為孩子馬上就要參加高考了,心里壓力很大。“只要孩子有出息,再苦再累都行!”汪女士說。
而作為孩子,每天除了認真聽課,心里想的都是媽媽三年來的悉心照料。他說:“如果高考發揮不好,心里肯定非常難受。上高中后,大腦一直都處在緊張的狀態中。”
據金安區孫崗中學老師鄔效友說,孫崗鎮現在大約有三四十名學生在城里讀書,數量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那些進城陪讀的家長就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買菜、做飯、洗衣服,做孩子的專職“保姆”。
“一些家長的虛榮心很強,甚至跟到城里讀書的學生家長攀比。而那些到城里讀書的學生成績并不是很好,很容易勞民傷財。”鄔效友分析說。
辦學差異過大 舍近求遠成風
市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分析道,由于歷史和體制方面的原因,城區示范學校的辦學條件要好于農村學校。從家長角度看,“人往高處走”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家長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將來,所以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家長會不惜任何代價來實現一代、甚至是幾代人的愿望。另外,“品牌效應”讓很多學生和家長對城里的學校趨之若鶩。學校的軟件、硬件的差距,以及部分學生家長的心理讓“擇校風”愈刮愈猛。
政府高度重視 市民翹首以盼
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擇校風”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教育局局長丁勝奇在部署全市2007年度教育工作時明確指出,教育的公平是追求社會公平、塑造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支點。因此,要從有利于公平、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教育資源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出發,改革教育投資、規劃和政策。以中小學布局調整、寄宿制學校建設和支教隊伍為抓手,大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擴大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城區學校均衡發展,逐步緩解城區“擇校”矛盾;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農村學校、薄弱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城鎮中小學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輪崗支教定期服務制度,積極探索同級同類中小學教師之間的校際交流、區域類交流,實行一對一頂崗教學,定期組織骨干教師“送教”基層活動;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工程、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效益。
然而,擇校之風何時能止,廣大的市民和家長依然翹首以盼。
相關閱讀
剎住擇校風(王 恒)
幾年來,擇校之風已經在皋城長刮不衰,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孩子的前程,為了不愧對下一代,不得不走上了擇校這條路,上名校、拜名師。在我市的不少地方,從小學教育開始,每年都會有相當數量的家庭,為了孩子上小學、讀中學掏出不菲的擇校費。更有甚者,不怕山高路遠、放下自己的工作,租房搬家,一心一意當上了“伴讀郎”。
家長苦,苦在生活沒有了自己;孩子累,累在背負的包袱太重。然而擇校之風何時能止卻遙遙無期。許多網民借用了一句廣告語來表達心中的無奈:今年上學不收費,收費只收擇校費。
在擇校熱的背后,是大部分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不到一流的教育資源,得不到平等的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雖然,擇校收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市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但從全市的高度上,靠這樣的收費解決問題也只能是杯水車薪。而另一方面,擇校收費使得貧富有別,人為地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
關注百姓疾苦,關注民生大計。黨和國家為了促進教育公平,不斷減免義務教育階段的各項教育費用,讓普通百姓、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而各地擇校帶給百姓的巨大心理壓力卻讓人難開笑顏。
好在,這一狀況已經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有關部門也提出要推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資源的合理分布。這一點多少讓廣大市民看到了一絲希望。況且,我省的兄弟地市已經探索出了一條為眾人肯定的成功路子。也許是各地都有自己不同情況,但既然有了成功的范例,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便是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期盼。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