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小學升初中 “搖號”不息“擇校”不止?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8-12-06 18:02:23

學校擇生、家長擇校大戰逐步升級,電腦派位遭遇學生紛紛擇校的尷尬,小升初存在的這些問題根源何在?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的專家和學生家長們都認為,原因是教育資源不均衡,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根本解決,擇校大戰還將會繼續下去。
家長"擇校"學校"擇生":大戰升級
曾幾何時,家長是無需為小學生升中學發愁的。而現在,擇校競爭從高中下放到初中、初中下放到小學。從孩子上小學,家長為擇校而產生的焦慮就開始了。
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以前總說高考才是人生的關鍵和轉折點,而現在這個轉折點似乎提前了。熊丙奇認為,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社會現實中,孩子上小學和升初中都已經得到家長們的足夠重視,所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讀好的初中才有可能考上好高中,讀好高中才能進入名牌大學,這已經成為一個連鎖反應。事實的確如此,不僅是小升初,甚至上一所什么樣的幼兒園都變得重要起來。這幾年已經形成了新的"獨木橋":名幼兒園、名小學、名初中、名高中-直到名牌大學。
接受記者采訪的孫女士認為,小學升初中最為關鍵?忌弦粋好的中學,就已有70%的把握進入好的大學。孫女士說,她女兒考入的北京市重點學校首師大附中,是初高中部一體的完中,孩子可以比較方便地直接升入高中,免去了三年后中考的折磨,而且在市重點中學的實驗班里考上大學問題也不大。
家長們強烈的名牌意識,重點中學的名氣,硬件和師資的吸引,使得擇校大戰愈演愈烈。
就近入學:如何就近?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規定,所謂"就近",原則上指戶籍所在地或住房所在地都可以登記入學,但具體的入學政策由各區縣從實際出發確定。"就近"原則對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使他們都有資格去參加名校的考試。但實際操作方面,即使上面有規定,下面也有很多的對策。家長學校都各有各的招數。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到某個區去讀重點中學,他們就想辦法把孩子戶口轉過去,或者托關系、鉆政策的空子,讓自己的孩子進入跨區就讀學生的行列。為了達到目的,家長們可謂是費盡心思:孩子被上地試驗學校錄取的李先生為了自己的孩子能上個好學校,在學校附近的百旺家園買了套房子,讓轉遷戶口變得容易些,也為了讓孩子上學方便。
讓李先生困惑的是,他最向往的清華附中卻與他的孩子無緣,北京市教委3月23日發布的小升初入學方案明確規定,今年小升初將繼續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但各學校都有自己的招生計劃,2006年北京小升初有11種入學方式:劃片分配入學、電腦派位入學、就讀寄宿學校、就讀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校、就讀民辦學校、就讀企事業子弟學校、接收"共建"單位職工子弟、接收流動人口子女借讀、就讀文藝、體育、科技特色;騻鹘y項目校、就讀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外語實驗校、就讀盲校聾校和培智學校、中小學附設特教班等。一般情況下,學校的實驗班主要招收優秀的學生,重點班和普通班有共建生、擇校生、特長生等等,各種名額分布下來,留給電腦派位的名額就非常有限了。這就是為什么電腦派位多數派在普通學校的原因。前幾年被大家傳誦一時推動教育公平的"電腦派位",現如今在某種程度上已遭遇尷尬。"這也說明教育部門的改革還任重道遠。"熊丙奇告訴記者。
讓人疑惑的"特長生"制度
特長生招生的數量和規模一年比一年多,與入學掛鉤的特長測試加重了小學生的負擔。根據朝陽區教育考試中心公布的《2006年朝陽小升初藝術、科技、體育特長生招生工作方案》,有8所學校招收特長生,其中某校招收的音樂方面(管弦樂鼓樂民樂聲樂)特長生達到80人之多,其他的學校都在10-25人之間。有些家長并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走上專業的道路,但為了能上個好中學,就拿"特長生"當作敲開名校大門的"敲門磚"。
每年特長生的招收都不固定,北京第11中學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校根據需要招收特長生,樂團需要幾個小號手就招收幾個學生。一般看學校自身需求,不需要的就不招收。中關村一小的洋洋雖然是個男生,但因為其鄰居家的女孩以古箏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了市重點初中,洋洋就在家長的安排下學古箏,六年下來古箏考過了9級,但在今年的小升初中,許多名校都不招收古箏特長生,只有中關村中學給了他機會。洋洋的爸爸慨嘆小升初真是難測。
在采訪中我們還了解到,為了防止學生把特長生作為"敲門磚",很多學校都是將特長生單列為一個班,不和其他的班混合。這樣讓孩子過早地走上專業的道路,會不會造成孩子文化課科目方面的教育失衡?影響全面發展?這也成為大家擔心的問題。
均衡教育資源任重而道遠
小升初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根源何在?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熊丙奇教授說,學校擇生、家長擇校大戰逐步升級,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資源不均衡。
現在的中學一般分為兩類:民辦和公轉民的轉制學校(政府選擇一些公辦學校用民辦學校的機制來運作稱為"轉制")。過去幾年來,相當數量的公立學校"轉眼"就"改革"、"盤活"成了民辦公助或者公辦民助的"轉制"學校。民辦學校相對的招生自主權稍大一些,其中有些學校通過"助學",通過"市場"實現了好的師資和教學條件,名氣甚至超過了公辦或公轉民的學校;而一些公轉民成功學校,也開始名正言順地高價招收擇校生、共建生等,這些好學校和其他基礎薄弱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差別。由于辦學參差不齊,千差萬別,家長自然想找好的學校,學校也想要好的生源,造成擇校愈演愈烈,形成好學校良性循環,差學校惡性循環。
熊丙奇認為,在孩子受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師資和同伴。目前國內在這方面做的很欠缺。以前學校里分成好、中、差班或者快慢班,孩子自然產生心理負擔,現在雖然學校不再分這些班,但又冒出些特長班、教改實驗班、外語實驗班等等,"其實都是一個模式的,實際上是拉大了教育資源的差距"。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無論教委、學校還是家長,大家現在都明白要真正解決基礎教育改革中的問題,關鍵是政府要均衡教育資源的配置,這是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礎。"搖號不要搖學生了,應該搖老師。"中關村一小畢業生洋洋的父親李先生向記者建議。要是有同等質量教學下的多樣化選擇,家長和孩子們都不用頭疼了。教委出臺一系列規定,靠管住學校"招生"環節而不關注縮小學校差距的行為,不會讓基礎教育改革有實質性的效果。熊丙奇也建議政府拿出資金,合理分配資源,做到硬件、師資和生源的大致均衡,而招收培養學生則是學校的工作,是否考試也是學校自己的事情。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