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多用獎勵、少用懲罰的心理學原理
來源:網絡 2008-10-19 11:20:45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華生(J.B.Watson,1878-1958)認為,組成行為的基本單元是刺激——反應。所謂刺激,他指的是外界環境中的任何東西以及各組織所起的種種變化;所謂反應,他指的是有機體(動物和人)所做的任何動作。華生宣稱:“一切心理學問題及其解決,都能納之于刺激和反應的規范之中!边@種觀點過于絕對,后世的心理學家只將此作為簡單行為的一般模式,即刺激—有機體—反應的S—O—R模式。
通過大量的研究,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指出:學習實質上是一種反應概率的變化,而強化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如果一個操作(自發反應)出現以后,有強化刺激尾隨,則該操作的發生概率就會增加;已經通過條件作用強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現以后不再有強化刺激尾隨,則該操作的發生概率就會逐漸減弱,甚至完全消失。懲罰則完全相反,他是指一個操作出現以后,尾隨的強化刺激施機體所竭力逃避的,為了避免操作(行為)后的那個強化刺激,機體減少了該操作(行為)的發生概率。當一種行為出現后沒有受到強化時,便會逐漸消失,這種現象叫做消退。動物實驗表明,懲罰對于消除行為來說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厭惡刺激停止作用以后,原來建立的反應仍會逐漸恢復。因此,懲罰并不能使行為發生和永久性的改變,他只能暫時抑制行為,而不能根除行為。對一種不良行為的懲罰,應該和強化一種良好行為結合起來,方能取得預期效果。
由此可見,懲罰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利用正強化(鼓勵)建立一種與之平行的良好行為,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而在沒有與之平行的行為的情況下,采用不關注使之消退的辦法,也比懲罰有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